明代书法创作的新形式

明代,随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社会风尚和装饰的需求,艺术市场蓬勃发展,而书画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它们极大的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也为我们带来多元的视觉冲击。

折扇,宋代由高丽传入,称折迭扇,亦称聚头扇,扇面少数用绢,多用纸裱糊。“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两指许”,不同于中国既有的团扇,后倭人以乌竹为骨,泥金为面制作折扇,充贡到中国,折扇作为舶来品,明以前很少见。永乐年间,明成祖对高丽进贡的折扇大加赞赏,于是命工匠如式复制,后来在民间慢慢流行开来,大多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一些官宦富贵之家以象牙为骨,饰以金银,制成奢侈品。
明代书法创作的新形式手持折扇成了文人雅士的标配,而失去了它纳凉的功能,象征一种社会身份和高雅情调。明中后期,文徵明,祝允明,唐寅


​,陈淳,文彭,文嘉,吴宽等人莫不有扇面作品传世。而且这一新形式的出现,在后来五百年的书法史中,扇面成为书画家展现其手段的一个重要载体。
明代书法创作的新形式

对联,说到对联,有人认为五代时门两侧所挂的桃符是对联的雏形,但真正的对联是清初才出现的,明万历朝,对联大量出现,据《万历野获编》中载,王穉登,钱象先,陈继儒等著名山人的厅堂中都有对联。
明代书法创作的新形式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曾提到门边的春帖上刻写唐诗联语,可见门联有可能先要经过刊刻,然后悬挂。另《金瓶梅》中也有对对联的描写,它们或粘贴在堂柱上,柱壁上,门楹上,或镌着金字,或刊板后嵌了砂绿。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对联形式在明后期非常常见。


明代书法创作的新形式立轴,​​它是明代最重要的书法新形式,而且很多巨轴,与书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卷,册,页等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并不是说明以前没有这种形式,起码在元后期,张雨,杨维桢等人己有成熟立轴作点传世,在明代立轴成为书法表现的主要形式,尤其是晚明的徐渭,张瑞图,王铎,黄道周,傅山等人,一生写立轴无数,而以两三米的立轴居多,河北博物馆有一件王铎立轴,高达4.22米。
明代书法创作的新形式书法创作新形式的增多,更加以艺术的手段将中华汉字的美,诠释的琳漓尽致,让我们能够欣赏多元的,不同形式的美感冲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