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可分为三期,包括骨折早期(伤后2周内)、骨折中期(伤后2周-4周)、骨折后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早期常见为血瘀气滞证,血瘀气滞夹气血两虚证、血瘀气滞夹邪毒蕴结证;骨折中期多为营血不调证;骨折后期则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
骨折早期
1
血瘀气滞证
多见于闭合骨折。损伤早期,由于经脉受伤,气血受损,血瘀气滞,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此时膳食原则应为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常用的活血祛瘀食材包括三七、黑木耳、丹参等。
膳食方1:三七陈皮瘦肉汤
组成:三七10克、陈皮5克、瘦肉150克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膳食方2:黑木耳小麦粥
组成:黑木耳10克、小麦50克、瘦肉150克、梗米50克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
血瘀气滞夹气血两虚证
常见于开放性骨折。伤肢肿胀,疼痛,伤口出血较多,兼见面色苍白无华,神疲眩晕、纳差,盗汗,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
此时膳食原则应为活血化瘀、补气养血。常用补气食材有太子参、云苓、白术,丹参则有助活血养血。
膳食方1:二参汤
组成:太子参15克、丹参20克、陈皮5克、瘦肉250克
功效:活血化瘀、补气养血
另外也可进食猪肝瘦肉汤、鱼汤、西红柿瘦肉汤,以及 葡萄、苹果等含维生C丰富的水果。
3
血瘀气滞夹邪毒蕴结证
常见于开放性骨折合并伤口感染,伤口有分泌物渗出,色黄,质稠,味臭。
膳食原则应为活血祛瘀,解毒祛湿。常用解毒祛湿食材包括土茯苓、赤小豆、薏米、蒲公英。
膳食方:土茯苓解毒汤
组成:鲜土茯苓150克、粉葛150克 、 赤小豆50克、排骨500克
功效:活血祛瘀,清热解毒
骨折中期
骨折中期多属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骨折断端初步稳定,原始骨痂已开始逐步形成,筋骨虽续而未坚,仍有瘀血未尽,活动仍受限。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膳食原则是和营止痛、接骨续筋,健脾益气养血。常用食材包括猪腰,猪蹄、猪尾巴、猪脚筋、鸡脚、枸杞、圆肉、山药、莲子、粟子、核桃、鱼膘、赤小豆、续断、丹参等。
膳食方1:续断和营汤
组成:续断30克、丹参30克、无花果3个、瘦肉250克
功效:和营止痛、接骨续筋,健脾化湿
膳食方2:猪蹄薏米汤
组成:薏米50克、赤小豆50克、陈皮5克、猪蹄2只
功效:舒筋活络化湿
膳食方3:益气生肌汤
组成:太子参10克、云苓15克、甘草5克、丹参20克、牛膝20克、猪肚一个(或加排骨250克)
功效:健脾益气生肌,养血活血、和营止痛
骨折后期
骨折后期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损伤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功能初步恢复,但筋骨尚未坚实强壮。偏气血不足证:伴有面色少华,头晕心悸,少气懒言。偏肝肾亏虚证: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膳食原则应以补益肝肾,调养气血,强筋壮骨为主。食材包括以下几类:
补肝肾
黑豆、黑米、何首乌、熟地黄、芡实、枸杞子、骨碎补、巴戟、黄精、杜仲等。
补气
高丽参、红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云苓、白术、北芪、甘草等。
补血
红豆、红米、丹参、鸡血滕、当归、圆肉、樱桃、葡萄、西红柿等。
膳食方1:千金拔牛大力黄精鸡汤
组成:千金拔 20克、牛大力30克、黄精30克、圆肉30克、鸡一只(术后用排骨或瘦肉250克)
功效:补益肝肾,调养气血,强筋壮骨
膳食方2:玛卡补肾汤
组成:玛卡30克、黄精30克、人参20克、圆肉30克、鸡一只(术后用排骨或瘦肉250克)
功效:补益肝肾,调养气血,强筋壮骨
膳食方3:黑豆猪尾汤
组成:黑豆(炒)100克、圆肉50克、陈皮5克、猪尾一条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膳食方4:黑米杞子核桃圆肉粥(饭)
组成:黑米50克、杞子15克、 核桃30克、圆肉30克
功效:补益肝肾,调养气血
特别提醒
1.活血化瘀膳食方孕妇、月经量过多者禁用。有凝血性功能障碍、正在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慎用。
2.胃纳差者进食前运动30分钟。添加健脾开胃之品,如陈皮、春砂仁等。
3.情志忧郁者加疏肝理气之品:佛手、玫瑰花。
4.开放性骨折或骨折术后中后期饮食要平补,不宜温补,肉类可选平性之品,如瘦肉、排骨等,少用鸡肉、牛肉、羊肉等,也不宜用党参、北芪、红枣等温补的食材煲汤。
5.如普通市民对自身体质无法辨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膳调理。
骨六科护理组长钟佩珍主管护师
(宣传科整理)
閱讀更多 佛山市中醫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