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50岁不算老,这是生命最好的年龄

提到“50岁”,你会想到什么?

有人说,是皱纹,是白发,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惶恐。

专家说,其实50岁,是自在,是成熟,是正午的阳光,温暖而充满生命的活力。

专家:50岁不算老,这是生命最好的年龄

“人生七十古来稀,前除年幼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明代诗人唐伯虎的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的短暂。

过去,由于人们平均寿命短,二三十岁便属于中年了,活到耄耋、期颐之年的人十分罕见。如今这一情形已发生剧变。

专家:50岁不算老,这是生命最好的年龄

丹麦老龄化研究中心主任卡雷·克利斯滕森在其新书《50岁,人生正午时—80岁不再是耄耋》中写道,50岁才是生命历程的中点,此时的人生就像正午的阳光,耀眼又充满活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活过百岁。

中国人最惧怕衰老

英国针对全球12万人进行的调查发现,中国人最怕老,45~54岁中国受访者中,超半数认为自己已经老了,且28%的受访者会因此沮丧,想到孤独、疾病等消极字眼。

“老无所用”心态要不得

对中国人来说,“老无所用”是普遍心态,尤其是退休后,人们通常会给自己负面的心理暗示,担心健康问题,缺乏抵御衰老的信心,逐渐放弃兴趣爱好,失去人生目标,缺乏认同感和价值感……这种精神上的恐慌会进一步加速生理衰老。

专家:50岁不算老,这是生命最好的年龄

有些老人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孙辈身上,为孩子做饭、接送上下学,将自己的人生活过成了别人的。东方传统文化常给上了年纪的人设置条条框框,这种约束抹杀了晚年的精彩。

50岁,要学会享受生活

其实,人到50岁,应该将这种“过一天,少一天”的心态转化成“过一天,得一天”。尽情享受生活,衣食住行都以舒适、自然、放松为准则。

50岁后的人,应当学习放松心情,感受一缕阳光、一片白云、一朵鲜花、一杯热茶、一个陌生人的微笑……从这些小细节中,获得生活的激励,感受生命的美好。

50岁,风华正当年

纵观全球,近一两百年以来,大多数国家的平均期望寿命都在快速增长。

英国在1800年是全球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但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也只有40岁,7.5%能活到80岁,活到100岁的概率几乎为零。

1800年以后,女性平均期望寿命的世界纪录呈直线快速上升,如今由

日本女性保持,平均期望寿命为87岁,81.2%能活到80岁,是1800年时英国女性的10.8倍,活到100岁的概率跃升为6.9%。

中国1950年女性平均期望寿命约为45岁,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2010年女性期望寿命已提高至77.4岁,平均每年增长0.54岁。

人们寿命延长的原因

人们的老化速度变慢、老年生活更健康,并不是进化的结果,而是过去的环境、医疗条件太差,人类没有机会展现长寿基因。

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不断出现的新事物,让人们处于持续学习状态,激发脑力,自理能力更强,同时寿命随之更长。

在谈到人类寿命极限时,谭启华表示,寿命就像奥运比赛,世界纪录不断被打破,永远无法预测极限在哪。我们能做的,只有满怀期望,并为之努力。

专家:50岁不算老,这是生命最好的年龄

50岁不再是“老人”

由于寿命延长,年龄划分也出现重大转变,从丹麦字典中可见一斑。

950年版的丹麦字典将“中年人”定义为“年龄处于中间阶段的人,35~50岁之间”;2005年版则将其定义为“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年龄段,45~60岁之间”。1940年时,美国老龄研究院的研究对象为40~60岁的人,而现在主要研究85岁以上老人。

这些变化都说明了50岁不该被继续归类为老年人

虽然年龄增长会带来体能和认知功能的下降,但也会获得智慧与人格魅力:经验的积累,让人在处理事情时能选择更妥当的方式。心境的成熟,让人不再冲动,坦然面对生活。

综合来看,50岁年龄段才是生命的最高峰,虽然体力稍微不如从前,但在事业、家庭等方面达到顶峰,是青春活力与老年体验的最佳平衡状态。

医学之父的健康生活观

人类寿命不断提高,百岁不再罕见,未来的长寿生活可能存在各种挑战。克利斯滕森说,要想50岁后健康幸福地度过下半生,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遵守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健康生活观。

走路:是最佳良药

希波克拉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饮食和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其中最著名的要属“走路是最佳良药”。近年来,这一观点得到科学界支持。

多项研究表明,每天走路30分钟就能降低患糖尿病、心脏病、骨质疏松和癌症的风险

专家:50岁不算老,这是生命最好的年龄

饮食与运动:必须平衡

适合个人所需的营养和运动量,是实现健康生活的最安全方式。这一观点相当于如今我们提倡的“吃动平衡”。

建议大家每天吃12种以上的食物,适量摄入谷薯类、蔬果、水产品、畜禽肉、蛋类、奶制品、豆制品和坚果;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

良好心态:是长寿的前提

“人的内心感受也很重要。”谭启华说,研究发现,自认为比同龄人更健康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真的变得更好。

研究发现,在1990年两德统一之前,东德80岁老人的死亡率比西德高20%,但统一了仅仅六七年,东西德80岁老人死亡率便趋向一致。这一寿命变化的原因除了东德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之外,还与老人和分离多年的家人团聚有关。

强烈的生存欲望、良好的生活心态,本身就是延年益寿的秘诀。

长寿是复杂因素现象,基因只占20%左右,主要取决于环境,但没有某项单独行为能保证长寿,因此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老化,开心、满足地迎接下一个生日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