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自己被需要嗎?|如何看上海卷高考作文《談談被需要》

你覺得自己被需要嗎?|如何看上海卷高考作文《談談被需要》

環顧了一圈高考作文,唯有上海卷得人心。無關政治、唯關人性,讓人感覺暖暖的。

被需要,這應該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吧。如果一個人不被任何人需要,就很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也很難獲得內心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你不被需要,會是什麼樣子的?

你覺得自己被需要嗎?|如何看上海卷高考作文《談談被需要》

假如你不被需要,也就意味著在家庭裡,你可有可無,你在或不在,地球照樣轉、家裡照樣活潑和諧,其樂融融。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一幕:豹子女士出遠門,好幾天回來之後回來,發現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她忽然覺得很失落,原來這個家沒有我也可以很好。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非我不可。

假如你不被需要,你的愛情一定不會順利。朋友分手,不懂為什麼?自己獨立堅強又有錢,男票怎麼還要分手?說到底,就是男票感覺不到自己是被她需要的,經濟獨立、人格獨立、既能換的了燈泡,又能修得了水管。遇到問題總會勇往直前,幾乎看不到她柔弱的樣子。她只是想,女孩子這樣不是挺好的嗎?不用依賴男方,也不嬌氣做作。男票分手後選擇了一個會撒嬌的萌妹子。

假如你不被需要,工作對你來說就是煎熬。在職場上,最糟糕莫過於沒有存在感,誰都可以取代你。上司不需要你、同事不需要你,你就很難對這份職業產生興趣,就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魯頓伯格於1974年提出並首次引入心理學領域的,主要有三個核心部分,即情緒衰竭(個體情緒處於極度疲勞狀態、工作熱情完全喪失)、人格解體(個體以消極、否定或冷漠態度對待服務對象)、低個人成就感(個體自我評價的傾向降低)。

假如你不被需要,在對手看來,你沒有任何威脅,自然就會被人小瞧。他們可以忽略你的意見,忽略你的態度。你就會懷疑自己的價值,你的自尊心就會受挫,自我感覺就會大打折扣。如果缺乏積極的自尊,個體就很難適應社會並實現自我成長。

你是否想過,自己是被人需要的嗎?

你覺得自己被需要嗎?|如何看上海卷高考作文《談談被需要》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的第三層次的需要是歸屬於愛的需要,即社交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第四層次的需要是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徵: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例如:一個沒有受到父母關懷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價值,所以在學校交朋友,無視道德觀和理性地積極地尋找朋友或是同類。譬如說:青少年為了讓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幫別人做牛做馬,甚至吸菸,惡作劇等。

無法滿足尊重需求的特徵:變的很愛面子,或是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別人認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虛榮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努力讀書讓自己成為醫生、律師來證明自己在這社會的存在和價值、富豪為了自己名利而賺錢,或是捐款。

你覺得自己被需要嗎?|如何看上海卷高考作文《談談被需要》

第三層次和第四層次的需求都是個體追求與社會、與他人親密關係的需求,也是被需要的體現。

如果歸屬與愛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個人就會感到孤獨和空虛。每個人都是社會性動物,都渴望別人的理解和關注,迫切希望與他人交往,但有時候處於被動狀態,對他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戒備心理,這就導致了一些學生形成心理閉鎖,感到處於受冷落和被排斥的地位,形成苦悶心理,致使心境惡劣,對人際關係過分小心、敏感,產生不良情緒乃至“孤獨症”。

因為各種因素導致歸屬和愛的需要缺失,從而產生嚴重的心理不平衡,當網絡進入他們的生活以後,就成為強大的外在刺激物,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的心理動力就愈加強烈,網絡就會對他們產生強大想心理磁吸效應。網絡聊天、網絡交友,甚至網絡戀愛、網絡結婚等,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滿足歸屬和愛的需要方式。

社會中每個心智正常的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一般分為兩種成分:一是渴望實力、成就,適合性和麵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獨立與自由;二是渴望名譽與聲望。尊重需要的強烈程度與人的年齡、知識水平、生活經歷密切相關。一般而言,知識水平越高,曾經所受到的讚賞越多,尊重需要越強烈。

你覺得自己被需要嗎?|如何看上海卷高考作文《談談被需要》

我們或許有過這樣的體驗:與朋友在一起,提出意見卻不被重視,然後黯然的順從大眾;與戀人在一起,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不被對方需要,然後默默的收起為對方準備的小禮物;與父母在一起,沒有說話的餘地。

曾經看到過一個故事:某天天早晨去雜貨店像買點雜物的時候,店裡的一位白髮老人一直站在我旁邊,他抻著手咧開袋子等著我把東西放進去。找錢的時候也是,老闆找好了錢要遞給我,爺爺湊過來順手就拿過錢,遞給了我。其實爺爺做的事都是沒什麼必要的,但是他還是會把手抻著,等客人把需要的東西放在他手上,而且每次拿過東西后,他總會笑得特別滿足。

當時看到覺得有點可愛但又有些心酸。爺爺大概是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想要詮釋自己還是有用的,所以才堅持做這些在我們看來沒什麼必要的動作吧。

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

富蘭克林效應告訴我們:有時並不是你去幫助別人他才喜歡你,卻是讓他來幫助你而使他喜歡你。

你覺得自己被需要嗎?|如何看上海卷高考作文《談談被需要》

“被需要”實際上是一種慾望,能夠激勵一個人,促進成長;也能夠摧毀一個人,使他放棄。

而成熟,以我的薄見不該是量的積累,而應是一種質變,只與自身存在感的確立與否相關。

所以一個人的成熟是人格的成熟,以他(她)可以自主地確立其於現實或意識中存在為標誌。

康德認為自由就是自主的,那麼成熟的人就是自由的理性的人,不受慾望支配,與“需要”無關。

“被需要”還可以變相理解為“所有權”。比如在童話作品《小王子》裡有一段發人深思的敘述:“我有一朵花,我每天都給她澆水。我還有三座火山,我每星期把它們全都打掃一遍。連死火山也打掃。誰知道它會不會再復活。我擁有火山和花,這對我的火山有益處,對我的花也有益處。但是你對星星並沒有用處。”

你覺得自己被需要嗎?|如何看上海卷高考作文《談談被需要》

我是有用的,於是被需要,我為他人做事或者他人使用了我,同時我也擁有了他人並且我們成為一體的了。

趙又廷在一個採訪中坦言自己很在乎“被需要”的感覺:“我很瞭解自己,我是一個很需要被需要的人,就是我希望你期待我有表現,我才會給你表現,如果你不期待的話,我其實很難給自己一個動機或者動力去做這件事情。你告訴我的話,我會更瞭解你要的是什麼,比如說這個角色要以哪種方式進入狀態。”

所以很多情感專家給女孩子出倒追男生的建議時,會說:讓他來幫助你而使他喜歡你。這真的是一個妙計啊!男生會想,你找我幫忙讓我做事,我就會感受到“被需要”從而佷開心。當然前提是他真的對你也不反感。男人最受不了的就是無用和多餘。而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完全可以提升他的自信,激發他的鬥志,讓他感到歡愉,從而回向給他這種感覺的人,彼此都受益。

當有一天我們不被誰所需要了,生活也沒有了支撐點,人生沒有了任何方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該走到哪裡去。那,其實是種很糟糕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