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還有這些

股票、期貨、現貨等產品對於技術和分析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並不適合工作忙碌的職場人士,因此我們僅針對操作便捷,更為廣泛使用的貨幣基金、銀行理財、P2P網貸理財三款產品進行分析。下面我們一起詳細瞭解下收益比較高的投資有哪些方法:

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還有這些

貨幣基金

相信很多人對貨幣基金的瞭解都是從餘額寶開始的,餘額寶擁有與銀行活期相同的流動性,收益卻比之高出不少。一經推出,迅速替代了銀行活期產品,用戶量成幾何級數增長。

很多人會說貨幣基金沒有風險,其實不然,貨幣基金並不是沒有風險的。

自去年以來,餘額寶數次調整個人客戶持有上限,並且限制每日申購總量。這是由於隨著餘額寶規模不斷擴大,公司要保證基金的流動性,意味著需要墊付更多的資金。這樣也就積累了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及時控制基金規模,防範流動性風險,是貨幣基金本身內在運行的需求。

我國貨幣基金投資方向比較集中,投資品種比較單一,50%以上的資金都投向銀行存款。而歐美國家貨幣基金的投資品種分佈較廣,有國庫券、大額存單、商業票據、國債等。現在我國的貨幣基金規模超過6萬億元,其中多數投向銀行存款,如果其流動性風險傳導到銀行體系,風險就會被放大。

貨幣基金在中國其實是銀行存單,本來很多人直接存銀行拿活期利息,後來貨幣基金出來就是把零散的活期存款集合起來去跟銀行討價還價,最後就給了較高利息。這樣看上去老百姓是得利了,但是銀行的成本就高了,會導致兩個可能,一是抬高放貸利息,也就是說有人去貸款利息變高,二是利息不變高,銀行收益變低甚至虧損了。

銀行理財

2018年4月27日,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其中,最具衝擊力的當屬打破剛性兌付部分,對銀行理財的影響最大。《資管新規》內容顯示,金融機構需按照公允價值原則對資管產品進行淨值化管理,如剛性兌付屬於監管套利或違規經營,均需進行規範或糾正;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依法予以處罰;同時承諾或進行剛性兌付的,依法從重處罰。

簡單來說,原本行業默認是剛性兌付的,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最後都會還本付息給到投資者。而現在需要投資者自負盈虧,即你投資的標的,若借款者未歸還借款,則你的投資也就收不回來。

網貸理財

隨著專項整治和備案工作的啟動,P2P網貸理財平臺的合規明顯提高,難以完成整改轉型的平臺將會加速退出。在經歷優勝劣汰後,留下的P2P網貸理財平臺多為合規有實力的平臺,資金安全也相對能夠得到保障。

而且相較於銀行理財及貨幣基金,P2P網貸理財的收益較為可觀。目前合理收益在8%-15%之間,只要選取這個區間內的P2P理財產品,風險相對較低。

綜上,作為風險可控且收益相對可觀的投資渠道,比較適合期望有較高收益的中產階級。另外,在選擇平臺時,要選擇合規的平臺並注意考察項目的真實性和借款方資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