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

我们小时候最不喜欢听父母提起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可是当自己的孩子逐渐长大,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开始拿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的比。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作息规律,我的孩子却一天一个样?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专注地拼1小时拼图,我的孩子总是3分钟热度、经常几件事情一起进行?

天生气质是什么?

发展心理学里,孩子的气质(Temperament)指他们探索和回应这个世界的方式。这些方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代表了他的风格。

为什么要了解孩子的气质?

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是有价值的,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优势或需求,尤其在父母忍不住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较的时候。对于接下来会讲到的每一个气质特征,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理解、接受、欣赏、给予匹配的引导,而非改变。

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

比如有些孩子在小的时候表现出“固执不听话”、“好动”、“脾气大”等特征,如果家长能理解这是孩子天生气质中的“坚持度”、“活动水平”、和“反应强度”的表现,在童年早期时给予更理解、耐心和宽松的环境,那么在童年中期(6-12岁)时孩子往往会显现出抗干扰能力强、有韧性、善于表达自己等等的优势。相反,有些孩子婴幼儿时期好哄、听话、易安慰,但如果家长没有适度给予平衡和匹配的教育,到了小学时这些特点就可能不再是优势。对于这样随和的孩子,周围的诱惑可能让他们在按时按量完成学校的作业上更困难

气质和性格的区别是什么?

如上图,气质是受先天基因影响形成的、孩子回应这个世界本能的方式,而随着后天家长、老师、所在社会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才逐渐形成。

气质的九个维度

下面逐一举例分析每一个维度在婴幼儿时期的表现,爸爸妈妈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或者孩子是更偏向哪一边,还是居中。

1. 活动水平

有些孩子天生活动水平较低。

2个月大:睡觉或大人帮穿衣服时都很少动。

2岁:喜欢做安静的游戏,比如拼图。可以独自听录音机里面的故事听很长时间。

有些孩子天生活动水平较高。

2个月大:睡着的时候也会经常动;换尿布的时候会扭来扭去等等。

2岁:爬家具;忙着探索家里的东西;睡觉时候在床上上蹿下跳;放到有围栏的床里会爬进爬出。

匹配的教养行为:

对于好动、能量充沛的孩子,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的特点,理解孩子喜欢运动。即使父母双方都是喜欢安静的人,也保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比如周末抽一天带孩子爬山、打球等等。

在家的时候,可以让好动的孩子忙起来,比如做家务。读绘本的时候也可以拿着小动物,把读到的内容演出来。

区别活动水平高和多动症,切勿贴标签。多动症是一种注意力缺陷,有多动症的孩子常表现得不受自己控制地非常好动,但并非好动的孩子都有多动症。活动水平高的孩子也喜欢动来动去,他可能站着玩5分钟橡皮泥,拿着自己捏的东西蹦蹦跳跳给屋里每个人看一遍再回到橡皮泥桌上,但他从始至终在控制自己注意力和行为方面都没有问题。

2. 规律性

有些孩子天生作息规律。

2个月大:从出生到2个月可以轻松每4小时喂一次。排便时间规律。

2岁:每天中午按时美餐一顿。睡前总是需要加餐或者喝奶。

有些孩子天生作息较不规律。

2个月大:起床、吃饭时间不定。

2岁:午睡、排便时间多变。因为排便不规律,如厕训练较难。

匹配的教养行为:

对于作息规律的孩子,尽量保持固定的流程,安排事情时候考虑到孩子的需求。比如,9:15点时候想带孩子去超市,但每天孩子都会在9:30左右排便,那就推迟计划,等孩子排便之后再出门。

对于作息不规律的孩子,尊重和接受他的个体差异很重要。同时,也可以为孩子着想,匹配他的气质:比如,你有一个饮食、睡眠、排便不规律的孩子,那么最好带她出去的时候,随时在你的包里放一些食物、水和纸尿片。

3. 趋避性

有些孩子天生愿意接近新的人、事、物。

2个月大:舔、闻浴巾;对更换奶瓶从不排斥

2岁:第一次到外婆家过夜也睡得很好。

有些孩子天生对新事物和人更回避、抗拒。

2个月大:食物、生活物品改变时排斥;有陌生人接近的时候会哭。

2岁:出去玩会有意回避陌生的人和孩子;第一次去海边游泳非常抗拒下水等

匹配的教养行为:

理解无论是孩子愿意接受新事物,还是倾向回避,都有各自的长处。

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孩子经常表现得很自信,当孩子选择尝试、或者挑战自己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设立基本的底线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

对于选择回避的孩子,我们也要理解他们的优势:他们通常很谨慎、安全意识强。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强迫孩子“试一试”“尝一尝”“和叔叔打招呼”等等。如果下午爸爸朋友会来家里,应该在上午的时候提前告诉孩子。

保持平衡,如果孩子行为总是很激进、冒险,等孩子上小学了可以开始帮他分析利弊,让他逐渐懂得什么时候可以冒险,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谨慎。

4. 适应性

有些孩子天生适应性强,喜欢生活中的变化。

2个月大:第一次洗澡时候被动,但现在已经开始喜欢洗澡。总是对人微笑。

2岁:好劝,大人临时改变决定也能配合。偶尔和不熟的奶奶生活一周也很适应。

有些孩子天生适应新环境更困难,需要常规。

2个月大:仍然会因为突然的一个噪音吓到,拒绝换纸尿裤。

2岁:每次剪头发都会大哭、尖叫。不喜欢的事情坚持抗拒。

匹配的教养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慢热,适应环境慢,不要试图纠正他,而是要给他更多的时间去适应环境。因为慢热也有好处,如不容易受同伴压力的影响做出冲动的事情。当小伙伴中有人带头做一些危险的事情时,她/他将有勇气说:“不,我还是再想想。”

同时,建议可以用一些方法让很慢热的孩子向居中靠拢。比如等孩子上学后寒暑假带孩子去旅游,或参加社交活动,如此给孩子提供适应陌生环境的机会,锻炼他的适应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适应能力很强,无论进入什么环境都能很快融入大家,那么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就要很注意。校园环境、风气、和同伴将对孩子孩子有很大影响。

5. 反应强度

有些孩子天生反应小而温和。

2个月大:纸尿裤湿了不哭,饿了的时候啜泣而非大哭。

2岁:被另一个孩子大了以后惊讶地看着对方,不还手。

有些孩子天生反应大而强烈。

2个月大:纸尿裤湿了大哭,吃饱了再喂就会用激烈的方式拒绝,比如把奶瓶打翻。

2岁:很兴奋开心的时候会尖叫,玩具被抢走了会大哭等等。

匹配的教养行为:

反应激烈的孩子善于表达,知道怎么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家长只需要不给孩子贴上“脾气大”、“大惊小怪”的标签,教孩子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就可以了。这一类孩子因为情绪外显,往往很有表演天赋。

反应温和的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同样多的关注。因为孩子受伤了、难过了可能都不说,所以需要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看到孩子表情不对的时候和孩子沟通,表达他的感受。

6. 情绪

有些孩子天生乐天派,有幽默感。

2个月大:经常对父母笑;第一次尝试新食物会砸吧嘴。

2岁:经常咯咯笑,和兄弟姐妹相处愉快,成功做好一件事情会很开心地自己庆祝;显有长时间的不高兴。

有些孩子天生更严肃,不喜欢开玩笑。

2个月大:喂奶结束会不高兴;摇床或婴儿车的时候会哭。

2岁:洗澡、剪头发的时候会哭、抗拒;小伙伴和他开玩笑的时候会不愿意、生气。

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

匹配的教养行为:

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气质。

乐天派的孩子虽然看上去对什么事都不上心,但更有创造力和艺术天赋,在团队中会是很好的调和剂。

表情严肃的孩子通常有更强的分析能力,虽然可能不喜欢开玩笑和闲聊,但能够帮团队找到问题、分析漏洞。

家长可以尝试通过一些方法帮两个极端的孩子找到平衡,向居中发展,了解一些社会规则,知道什么时候开玩笑是合适的,什么时候要认真对待。

7. 坚持度

有些孩子天生爱坚持,喜欢不断尝试。

2个月大:要不到奶一直哭

2岁:球掉到沙发底下想各种办法够出来,打不开盒子用力砸坏也要打开。

有些孩子天生好商量,遇困难喜欢需求帮助。

2个月大:哭一会,休息一会

2岁:遇到困难的事情更容易放弃,请别人帮忙。

匹配的教养行为:

坚持度高的孩子更擅长达成目标,给孩子设立目标会促进他们完成一件事。

给韧性强的孩子立规矩更难。家长需要更有耐心,解释为什么这个规则是需要的,并给提供有限选择:比如,今天的一颗糖已经吃完了,你可以吃点水果或者酸奶。因为你还没有换牙,太多的糖会侵蚀现在的乳牙。

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

同时,过度的坚持容易把自己搞的很累,比如一件事总也做不好孩子就一直尝试,马上就要崩溃了。这时候,家长就应该介入,告诉孩子:“我看到你已经尝试了很久了,你现在需要放松一下,一会再回来继续做。”

对于随和的孩子,他们更善于交际,喜欢和别人一起解决问题。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要注意观察,并让他们知道,即使自己对想法和别人的不一样,也可以表达出来。

8. 注意力分散度

有些孩子天生注意力外倾,易受干扰。

2个月:喝奶时常被旁边的响声打断。

2岁:善于感知,能注意到细节;易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安慰。

有些孩子天生对外界干扰不敏感。

2个月:对周围声音、视觉的变化不敏感。

2岁:通常能一件事做完了再做另一件;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很难转移注意力。

匹配的教养行为:

对于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应该在和他讲话的时候提供相对安静、低干扰的环境、等他看着你的眼睛了再说,否则他其实很可能什么也没听进去。当他们因为一件事很伤心时候,帮助他们想想这件事积极的一面会很有用。

对于注意力很集中的孩子,诸如从公园回家、收玩具吃饭这样的过渡环节会比较有挑战。作为家长应该尽量提前提醒:“小明,再玩5分钟,我们就要收玩具吃饭了。还可以玩5分钟。”提醒的时候要确保孩子听见了。

9. 敏感度

有些孩子生理上对外界刺激(触觉、声光等)更敏感。

2个月:易被碰触或者声响吓到,讨厌洗澡。

2岁:表现得很挑食、西兰花一些吃起来扎扎的食物都不喜欢。不喜欢太冷或者太热的食物。不喜欢湿衣服沾在身上的感觉,一湿了就想换。

有些孩子生理上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2个月:对各种材质的衣服、湿的纸尿裤都不反感。经常纸尿裤湿得很严重也不哭闹。

2岁:几乎什么都爱吃,喜欢探索不同材质的东西如海绵、浴球、冰块等等。

匹配的教养行为:

神经大条、感知觉不敏感的孩子通常喜欢旅游、体验新事物,但是在外出的时候家长需要给孩子同样多的关注,因为这样的孩子痛感弱,发生磕碰伤可能不会主动说,行为也比较大胆。

感知觉细腻敏感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有很高的需求,尿布湿了不舒服、噪音太大不舒服、光线太强不舒服、洗澡水温不合适了也会不舒服,因此家长需要去研究和发现自己孩子的喜好,对什么敏感等等,添加辅食的时候也循序渐进,理解孩子需要更多时间去适应材质不同的食物,不给孩子贴上“挑食”的标签,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