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早上问孩子想吃什么的时候,他说要吃面包,但是坐到餐桌面前的时候,却说自己不想吃面包;
说好了就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但是时间到了就撒泼打滚,就是不肯撒手,非要继续看,自己说过的话总是不遵守,出尔反尔,说话不算话。面对孩子这种情况,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为什么经常答应的事情却做不到呢?
1 、本能反应
幼儿心理学指出:孩子6岁以前,还没有形成道德观;9岁以后,道德感才在孩子的人格中渐渐稳定下来。
也就是说,孩子在6岁之前,思维是很简单的,哭闹、耍赖都是最本能的手段,孩子只是直接表达出来而已。
2、模仿家长
家长在哄孩子的时候,尤其是孩子哭闹的时候,总是会用“许下承诺”的方式来哄孩子,但是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家长就忘了自己做过的承诺。
但是孩子是真的对家长作出的承诺信以为真的,才会马上不哭了的,那么之后孩子并没有得到家长承诺的东西,那么就会让孩子尚未成型的价值观中有这样一个概念——“说话是可以不算话”的。
那么家长具体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说到做到”的能力呢?
1、培养孩子契约精神
在《妈妈是超人》第三季,贾静雯带上咘咘和小女儿Bo妞上了节目,有一天早上的时候,咘咘主动说要把一盘水果吃光光,结果却没有做到。为了让女儿有“说话算话”的意识,爸爸被罚变成了一个“小人偶”,他通过无线隔空呼唤咘咘:“只要咘咘说话算话,吃掉水果,爸爸就会变回来哦!”
为了拯救爸爸,咘咘努力吃掉橙子,实现了“说话算话”的要求。
方法虽然很童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很管用,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学会“说话算话”。
2、达成互惠双赢的约定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都答应了父母就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但是最后都不肯撒手,其实就是在孩子的认知里,对这样的约定是不认可的。
所以想要让孩子能够遵守约定,让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拿看动画片这件事情来说,家长就可以和孩子商量,告诉孩子“看久了,眼睛会很花,爸爸到家了你都看不到”,然后让孩子去选择,一天是看多长时间,是3集,还是半个小时;
让孩子自己选择,虽然偷换了概念,孩子只有两个选择,但是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就会以为自己是做了主的,就会更有认同感一些。并且孩子完美完成之后,记得夸赞孩子遵守约定这个行为,那么孩子受到了夸奖,也会更愿意去执行。
即使在执行的时候,偶尔会“开小差”,但是只要稍加提醒,孩子也会更愿意主动调整去执行。
3、必要时要强制执行
给孩子的爱应当是有底线的,这也有利于孩子更清楚地明白什么是“规则”。
例如昨天刚给孩子买了玩具,今天在逛商场的之前,就和孩子约定好了,今天不买玩具,但是看到玩具的时候,立马就把“约定”忘到脑后去了,说什么都要买。
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一定要温柔且坚定的执行规矩,说了今天不买就是不买。告诉孩子,这是出门前的约定,要说到做到。
当然,如果孩子情绪好转,这个话题就可以过去了,但是如果孩子依旧大哭大闹的话,那么就可以选择延迟满足孩子,告诉孩子,今天不买,这是约定,但是如果你能做到XXX,那么做到之后就给你买。
不对孩子有求必应,也不对孩子事事不回应。
让孩子明白“规则”是什么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借助一些绘本,将“规则”这个抽象化的概念更具体的展现在孩子面前。
推荐《0-3岁儿童行为习惯绘本》全套10册,每册书一个主题,包括《规则》《责任》《礼仪》《嘘!安静》
等都是在通过简洁有趣的故事,生动有趣的画面,教会孩子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规则。《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全套10册,是中英双语故事书,同样也是每册一个主题,包括《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养成好习惯》《做最棒的自己》等都含有精美的手绘插画,能够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根据孩子的视觉创作,温暖的故事中蕴含大道理,通俗易懂。↓↓↓↓↓点击图片购买
閱讀更多 囡囡育兒筆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