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畝地小麥有多少產量?

張85084212

鍾情三農也就不繞圈子了,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2017/2018年度,美國小麥平均畝產為47.1蒲式耳/英畝,這個數據換算一下的話大概是211公斤/畝,也就說422斤/畝的水平。

(換算標準如下:1蒲式耳/英畝=0.0671987654噸/公頃=4.4799176955公斤/畝)

中國小麥平均畝產遠超美國!

這個平均畝產水平遠不及我國,根據我國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小麥種植面積為23987.5千公頃,總產量為12977.4萬噸,平均畝產為5410.1公斤每公頃,摺合361公斤每畝,也就是722斤每畝,這樣一算的話,美國小麥的平均畝產較我們國家少了300斤。

數據不說謊,所以,筆者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美國小麥在總產量、平均畝產和種植面積上被中國全方位吊打!根本不是中國的對手!

美國小麥出口量世界第一!

據筆者瞭解,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公佈的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17/18年度小麥產量預估為17.41億蒲式耳,根據換算標準1蒲式耳=60磅=0.0272155噸,2017/18年度美國小麥的產量預計為4738萬噸!

但是由於美國的糧食供給量較大,而且美國的小麥消費量遠不及供給量,有大量的結餘,美國是世界的最主要的小麥出口國。

數據顯示,2017年度,美國小麥出口量約為2600萬噸,依舊位居世界第一!不過隨著俄羅斯農業的迅速崛起,加之該國自古以來有種植小麥的傳統,產量較高且剩餘較多,這些年俄羅斯小麥迅速佔領了全球小麥市場的較大份額,已經有趕超美國,成為世界小麥出口第一大國的趨勢。

中國小麥不依賴進口!

最近筆者在我的問答留言裡發現不少朋友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以為我國每年要進口大量的小麥,其實不然,2017年度,我國小麥總產量為1.3億噸左右,而同期我國小麥進口量為300萬噸,這個差距,顯而易見。

我國每年的小麥供給完全可以實現自產自足,加上有足夠的臨儲庫存,即便是在災年,我國的小麥產量加上臨儲糧也能保證中國人吃的都是中國糧!

所以,大家不必擔心!


鍾情三農

問:美國一畝地小麥有多少產量?

1.中美兩國小麥單產對比 中美比分1:0

從這張圖表裡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小麥產量要大大高於美國,中國小麥單產完勝美國小麥單產。

2.中美兩國玉米單產對比 中美比分1:1

和小麥是完全相反的圖表,一個是吊打,一個被吊打。這些年不少國內的專家學者研究發現,是我們玉米密植不足,結果在國內試驗,又發現中國的水肥跟不上,總之這塊差距還是很大的。

3.中美兩國水稻單產對比 中美比分1:2

第一次看到這張表格,我也以為是假的:我們不是雜交水稻很厲害嗎?

4.中美兩國大豆單產對比 中美比分1:3

這又是一個被美國吊打的品種。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進口大豆超過9500萬噸,其中來自美國的大豆約為3300萬噸。目前,我國東北地區大豆單產僅為每畝150公斤左右。

5.中美兩國棉花單產對比 中美比分2:3

扳回一局。兩國同為轉基因棉種植,在生產經營方式是,美國是大農場,而我國棉花主要產地在新疆,也是規模化經營,說明,相同條件下我們的單產還是不錯的。

6.中美兩國油菜單產對比 中美比分3:4

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國的油菜單產穩步提升。而在美國方面,從菜籽單產情況來看,美國波動比較大,這個可能主要來自於管理或天氣因素,整體來講兩者的單產差距並不明顯,算是平手吧。

7.中美兩國糧油市場概述

美國:主要農作物以玉米、小麥、大豆、棉花為主,糧食總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5,玉米、大豆、小麥產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一和第三位(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同時美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其棉花、大豆、玉米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雖然我國是農業大國,但更多的是農業人口的數量。由於地少人多,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才正式告別缺衣少吃的年代。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糧食進口突破1.3億噸。在對我國的農產品出口中,美國大豆佔到我國大豆進口總量的30%以上,高粱90%以上,棉花約佔30%以上。

8.其他問題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轉基因並不是增產的關鍵。

此外,作為共同的主糧品種,中美之間在小麥單產方面的巨大差異值得我們深思。


每日糧油

2017年,美國平均畝為46.9蒲式耳/英畝(編者注:約合420斤/畝),中國小麥畝產量世界第一,約為710斤/畝,毫無疑問超過美國!

分析機構預計:2017年,美國所有小麥的平均單產為46.9蒲式耳/英畝,相比之下,2016年為52.6蒲式耳/英畝。但是美國小麥平均種植成本遠遠低於中國,同樣種植一畝小麥,雖然美國產量沒中國高,但是收益要高於中國。

據糧油市場報瞭解,美國農業部(USDA)每個月都會發布月度供需報告,這個報告幾乎可以指導全球農產品價格。據USDA10月供需報告:美豆畝產調整意外利多,玉米和小麥數據偏空。

2016年我國小麥面積、單產及產量均居世界第一!

何中虎表示:中國的小麥2016年的面積是3.6億畝,單產355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0%,總產1.28億噸,佔全世界的17%,當然也是居全球首位。

應該說過去五年小麥的持續增產對保障糧食產量登上新臺階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球小麥出口國排名今年將會改變!

據糧油市場報瞭解,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專家NataliaMerkusheva稱,在2017/18年度,全球五大小麥出口國排名將與上年出現顯著變化。

首先,三大小麥出口國將會出現顯著變化。在2017/18年度,俄羅斯將成為頭號小麥出口國,因為小麥和小麥麵粉出口量將會從上年的2718.4萬噸增至3220萬噸。去年美國曾是全球頭號小麥出口國,不過今年美國將降為第三大出口國,出口量預計為2630萬噸。而歐盟將保持第二大出口國的地位,出口量將達到2850萬噸。

加拿大小麥出口量預計為2050萬噸,澳大利亞1815.3萬噸。 就烏克蘭而言,2017/18年度烏克蘭小麥出口量將從上年1808.3萬噸減少到1650萬噸,這將使得烏克蘭的地位降到第6名。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1.20


糧油市場報

美國小麥生產大型農場

美國2016/2017年度冬小麥產量為平均每英畝50.5蒲式耳(458斤/畝),美國農業部預測2017年小麥產量為18.37億蒲式耳。【中國平均畝產470公斤,是他們的2倍;但中國玉米畝產要比美國低,比他們低一倍】

去年,密蘇里州農民生產小麥創了紀錄,每英畝產量超過100蒲式耳(約907斤/畝)。

在北美平原,從德克薩斯中部到艾伯塔省中部的南北方向延伸長達1500英里(2,400公里)的軸線被稱為小麥帶。


堪薩斯州夏季小麥風光

美國農業部規定的小麥幾個品種:硬粒小麥,硬紅春小麥,硬紅冬小麥,軟紅冬小麥,硬白小麥,軟白小麥,混合麥。

根據氣候分為兩大類:冬小麥和春小麥。大多數是冬小麥,平均佔小麥產量的75%,堪薩斯州(1080萬噸)和北達科他州(980萬噸)產量最多。

科羅拉多州尤馬縣的小麥灌溉樞紐

在美國種植的小麥中,國內消費36%,50%出口(價值90億美元),10%用於家畜飼料,4%用於種子。

出口小麥品種為白麥(約66%),硬紅春(約50%),軟紅冬季和硬粒小麥。

【本問題由頭條合作伙伴雲種養APP解答,獲取更多幫助,可下載雲種養】


新農業圈

根據美國相關資料報道,2014年美國小麥平均一英畝產量在40蒲式耳,高產實驗田五年平均一英畝產為45.5蒲式耳,2017年報道,受自然災害影響,美國小麥平均一英畝畝產36.5蒲式耳,比2014年減產3.5蒲式耳。


那麼一蒲式耳是多少公斤吶,根據國際計量統一標準,一蒲式耳等於27.21公斤,40蒲式耳1000公斤以上,但是他們這是英畝,一英畝是4000平方米左右,由此可見美國小麥產量比我們國家小麥產量低了很多。


人已醉夢難醒

畝產1800以上

美國的聖地亞哥公司,生產著世界上最先進的化肥添加物金坷垃

。這種肥料添加物對農作物的生長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請看它的效果:

非洲氣候乾燥,溫度高,普通肥料施到地裡後容易蒸發,流失。但是,在肥料摻了金坷垃以後,不再流失、不再蒸發,而且農作物能夠吸收地下兩米的氮磷鉀,一袋肥料能頂兩袋撒。

日本本來土地貧脊,但在用了金坷垃之後,小麥的畝產達到了驚人的1800,日本也因此解決了長久以來的糧食自給問題,再也不用從美國進口糧食了。

美國本土的土地肥沃程度遠勝於日本,所以如果是美國人自己用金坷垃,我們有理由相信,小麥的畝產應該在1800以上。


磚業科普稻殼張

論作物單產,我還是服中國。中國的農業研究人員可以使玉米1360公斤,小麥(冬麥)836公斤,水稻(單季稻)986公斤,棉花(陸地棉)689公斤,黃豆396公斤。中國農業用世界25%土地面積,養活了世界1/4的人口!


冬日殘雪

確實不瞭解美國,不過在我家鄉河南駐馬店好的地紅硬麥一畝地一千二三斤、軟白麥一千四五一畝地斤,這是風調雨順的情況下,美國的農業生產技術肯定比我們強這是肯定的,那麼上面幾個回答他們一畝地冬小麥一畝地只有四五百斤、是公斤還是私斤、還是畝的丈量計算方式和中國的不一樣。


手機用戶58787823222

中國糧食主產區魯豫皖秦冀小麥畝產都達到八百_千斤了(但嚴重依賴化肥和地下水灌溉),美國普遍在畝產500斤左右,但美國加拿大具有地域優勢土地資源充裕。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種子資源,把新疆黑龍江的國營農場種好糧食,不要為了利益搞經濟作物!


一葉小舟風雨渡

美國小麥一畝地多少產量.,沒有年身臨其境調查,但聽報導說美國小麥畝產量為458市斤,中國小麥畝產量是美國小麥畝產量2倍,但中國玉米不如美國產量高,因美國種植玉米全部是轉基因品種,所以產量要高於中國玉米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