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病重急需醫治,孝順女兒輕信“微信好友”蠱惑陷網貸泥潭

22歲的王晶(化名)是一家服裝店的營業員。因為父親的病情越來越重,她急著為父親治病,但卻苦於沒有積蓄。5月初,她在朋友圈看到一則“貸款不用還”的信息,於是向陌生人求助。沒想到,兩名90後女子以她的身份信息,在10多個網貸平臺上借款12萬餘元,並收走5萬餘元“手續費”。

如今,明白過來的王晶,糊里糊塗地背上了近20萬元的債務,她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父亲病重急需医治,孝顺女儿轻信“微信好友”蛊惑陷网贷泥潭

王晶給介紹人張某轉賬的部分記錄

擔憂父親病情

小姑娘想盡一份孝道

王晶說,她小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跟外婆住在湖北武昌餘家頭。父母后來都沒有再成家,他們都沒有固定職業,父親最近幾年靠跑網約車維生,母親在一家培訓機構做內勤老師,收入一般。他們供她讀完中專後,她就靠打工養活自己,跟父母的關係一直都很融洽。

她父親今年50歲,幾年前患上肺結核,身體一直不太好。今年3月,父親病情加重,出現侵蝕到腦、腎的情況。因為自己工作不久,收入不高,也沒有積蓄幫助父親,她總想有什麼辦法可以弄到錢,能給父親治病。

王晶又與韓某介紹的宜昌朋友張某、揭某聯繫,她們稱願意來漢當面幫她。

輕信網友蠱惑

出示身份信息辦網貸

此後幾天,王晶又前往酒店,將手機交給張某操作,她的銀行卡上又相繼到賬了約10萬元,她按約先後轉給對方約5萬元“手續費”。對方一再跟王晶說,這些錢可以不用還。王晶雖心存疑惑,但想對方收了這麼高的“手續費”,至少可以等治好父親的病,再慢慢還。

5月12日,王晶收到一則到期還款的短信提示,才知道自己在網上APP貸款了。她在自己的手機上並未發現貸款APP,於是在下載記錄裡面找,發現手機上曾下載過16個以上的貸款APP。王晶試著恢復了幾個APP,發現都有金額不等的借款。其中一個名為“桔子分期”的APP,還被用來購買了一部6800多元的手機。王晶質問張某,對方承認買了一部手機。

此時王晶才明白,所謂“貸款不用還”,實際是張某和揭某利用她的身份信息,在多個網貸平臺上借了錢。她們通過APP借款後,又迅速刪除了APP,所以王晶都不知道到底欠多少平臺的錢。

截至5月13日,王晶的銀行卡賬號共收到12萬元,她轉給對方5萬元,對方還用APP買了一部手機。而這些借款,全是用她的身份信息辦理的。

父亲病重急需医治,孝顺女儿轻信“微信好友”蛊惑陷网贷泥潭

王晶目前至少還欠這9家公司的錢

賬單陸續到期

貧家面臨近20萬元債務

從5月中旬開始,王晶的手機陸續收到各個借款平臺發來的賬單到期短信,提醒她按期還款。起初,王晶用銀行卡里的錢還了幾筆平臺的錢,但有筆2200多元的借款,她因逾期兩天,就被要求還了3000多元。無奈之下,她只好向媽媽坦白“我可能被別人騙了”。

被騙網上借貸

到底該承擔什麼責任

張華特別提醒,王晶目前只是碰上了借貸糾紛,一定要用健康的心態去面對,通過法律手段去解決,千萬不要做出過激舉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