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守襄陽的英雄竟被金庸黑出了翔,老先生這樣寫合適嗎

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都提到過襄陽守將呂文德。小說中,呂文德是個安撫使,郭靖、黃蓉將蒙古軍隊將要進攻襄陽的消息報告給呂文德,並且協助呂文德鎮守襄陽多年。

當然,小說為了突出郭靖、黃蓉的愛國形象,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將他們兩個虛擬人物寫成了保衛襄陽的主心骨,呂文德成了他們的副手,這個可以理解。但是看過這兩部小說的讀者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呂文德是個膽小如鼠、守土無方的蠢材。歷史果真如此嗎?

鎮守襄陽的英雄竟被金庸黑出了翔,老先生這樣寫合適嗎

翻看史書,我們就知道,金庸如此描寫呂文德,完全是顛倒黑白、無中生有。呂文德是一個長期戰鬥在抗蒙第一線的名將。蒙古與南宋之間斷斷續續持續了四十年的戰爭,而呂文德自打從軍開始,直到去世,一直都在與蒙古人作戰,他本人與蒙古軍隊就作戰長達三十餘年。

1237年,剛消滅金國不久的蒙古軍隊進攻安豐,呂文德以池州都統制的身份帶兵支援,把蒙古人打退。1238年,呂文德率領部隊多次伏擊蒙古軍。其後多年,呂文德一直輾轉各地,擔任武將職務。1243年,呂文德居然膽大包天,率領一支三千人的突擊部隊進攻蒙古人佔領的汴梁城,敲山震虎之後全身而退。

鎮守襄陽的英雄竟被金庸黑出了翔,老先生這樣寫合適嗎

此後,呂文德的戰績還包括:1244年,增援壽春,趕走圍攻的蒙古軍;1245年,穩守濠州,伺機收復五河口;1248年,增援泗州,趕走圍攻的蒙古軍;1249年,率軍擊退入侵淮西的蒙古軍。1259年,蒙哥率軍攻打合州釣魚城,呂文德身先士卒率軍入川,救援合州城,間接為釣魚城大捷立下大功。在襄陽戰役之前,呂文德就是一個身經百戰的武將,跟蒙古軍隊作戰有豐富的經驗,從戰績可以看出,呂文德肯定不是一個庸才。

1263年,蒙古大軍開始向襄陽地區集結,呂文德、呂文煥兄弟負責防守,呂文德為主將。這一戰曠日持久。蒙古軍原指望能速戰速決,後來發現呂文德防守有方,強攻無法得手,於是想要通過圍城迫使呂文德投降,可是襄陽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一時間軍隊給養不成問題,所以打著打著就成了持久戰。

鎮守襄陽的英雄竟被金庸黑出了翔,老先生這樣寫合適嗎

既然一時拿不下襄陽,蒙古軍隊乾脆改為圍城打援。南宋派來解圍的部隊被蒙古軍一一消滅在外圍,呂文德的軍隊始終無法跟援軍取得聯繫。戰事持續到第六年,呂文德病逝。這就是呂文德的一生,與蒙古軍搏鬥了三十多年,屢建奇功。

但是到了金庸筆下,呂文德卻是這個樣子的。一聽說蒙古大軍要來進攻,呂文德“登時嚇得身子酥了半邊,半晌說不出話來”,“打定主意連夜棄城南逃了”;蒙古軍隊用平民百姓打先鋒,呂文德不分青紅皂白讓士兵朝老百姓放箭;敵軍勢大,“安撫使呂文德瞧著這等聲勢,眼見守禦不住,心中大怯,面如土色的奔到郭靖身前”,請求郭靖下令出城逃跑;襄陽決戰打響,“安撫使呂文德不敢臨城,全身鐵甲披掛,卻帶同兩名心愛小妾,躲在小堡中不住發抖,顛三倒四”念著咒語,“兩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邊的白沫。”

鎮守襄陽的英雄竟被金庸黑出了翔,老先生這樣寫合適嗎

分明是一個能征善戰的愛國將領,金庸卻非把他寫成一個碰到蒙古軍只知道逃跑,大敵當前只知道抱小妾求安慰的懦弱之輩,完全是一種顛覆。呂文德並非是聖賢,他也有缺點,比如他投靠奸相賈似道,比如他排擠同僚,還有貪汙受賄的行為。但是在對抗蒙古軍的戰場上,呂文德卻從來沒有當過一回慫貨。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在襄陽戰役上,金庸老先生非要將呂文德抹黑成那個德行,合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