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讓全世界的人都穿得起名牌鞋

莆田,讓全世界的人都穿得起名牌鞋

今年2月21日,阿里巴巴宣佈,2010年該公司有約0.8%、即1107名“中國供應商”因涉嫌欺詐被終止服務,該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為此引咎辭職。而上述賬戶已經被全部關閉,並已提交司法機關調查,隨後,針對淘寶網的假貨及消費者維權問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呼籲媒體關注福建莆田、泉州一帶,“去看看,你會震撼的,那是黑色產業鏈,製假基地。”而媒體甚至公開指稱,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市場上90%以上的假冒運動鞋來自福建莆田。一時之間,偏處東南沿海一隅的地級市莆田,被推到了漩渦的中心。

地下產業超過官方產值

然而,有關方面迄今並未統一公佈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偽劣商品犯罪專項行動中針對莆田的成果,不過,散見於相關部門工作簡報中的案例,已足以讓人觸目驚心。

去年12月23日,福建警方在莆田市荔城區搗毀一個特大假冒註冊商標產品的窩點,抓獲1名犯罪嫌疑人,現場查獲假冒澳大利亞知名品牌“UGG”雪地靴21.4萬雙,假冒“耐克”註冊商標運動鞋2.6萬雙,涉案金額1200多萬元。

今年5月21日至24日,廣州市公安機關成功破獲一起外國人販賣假冒運動鞋案,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外籍人員3名),查獲假冒“阿迪達斯”運動鞋1.8萬餘雙,涉案價值近1000萬元。經查,一名美國人於2008年2月在廣州註冊成立香港STYLASIA有限公司廣州代表處,長期從事向境內外銷售由莆田提供的假冒運動鞋犯罪活動。

據瞭解,莆田此次專項行動的主要做法分為兩個方面:首先,將標稱“仿鞋”、“精仿鞋”、“高仿鞋”等字樣的網站(網店),或依託淘寶網等第三方平臺的在線網店,納入重點追蹤監控範圍,通過分析、比對、排查互聯網監測中心數據和落地終端,進行精確打擊。

隨著一批生產銷售“高仿鞋”的“巨頭”相繼落網,莆田業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昔日繁忙的生產交易場面,如今已難覓蹤影。

“偽劣有毒的食品,人人都不想買,可是對人人都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冒牌鞋類怎麼可能根除。”莆田當地一位公務員認為,“冒牌鞋價格低,不僅國內需求大,國外也是供不應求,有需求就有市場,這種現象將長期存在。”

據上述人士透露,僅在莆田,從事地下“高仿鞋”生產銷售的人員就超過10萬人,其中專門從事“高仿鞋”貿易的人員就有2—3萬人,“這些人中有莆田本地人,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人,莆田不能做了,他們也會轉戰其他地方。”

對於莆田每年“高仿鞋”的銷售額,該人士稱,這項地下產業的產值,至少不低於當地官方公佈的鞋業總產值。

相關資料顯示,2010年,莆田製鞋產業產值將近500億元,其中出口近20億美元,位居福建第一,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也有說法是50萬人),而莆田戶籍人口僅300餘萬人。製鞋是莆田的支柱產業之一,擁有3000多家鞋企,年產鞋10多億雙,位居該市十大產業集群之首。

得天獨厚的仿冒鞋生產條件

陸域面積4119平方公里的莆田,是福建省除了廈門外最小的地級市。 就這麼一個小地方,這幾年名聲在國內外驟然顯赫,皆因這裡“馳名中外”的“高仿鞋”。

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全球每3雙耐克中就有1雙是仿款,產地來自中國、越南、哥倫比亞等地,而目前國內市場上90%以上的假冒運動鞋來自福建莆田。

數據如何統計及其來源已經無從考證,但不爭的事實是,來自莆田的“高仿鞋”最受市場歡迎,青睞程度堪比正品。

“莆田生產的‘高仿鞋’的材料和技術都比較到位,質量高於其他產地,這與莆田製鞋歷史較長、產業鏈完整有關。”一位莆田當地製鞋業內人士說,“耐克、阿迪達斯等在中國的代工廠都設在莆田。”

更重要的在於,莆田還被授予中國鞋業研發設計中心、中國鞋業信息中心、中國鞋業創新示範基地、中國鞋業出口基地,這在國內製鞋產業基地中無與倫比,就連號稱鞋都的晉江在此方面也無法比肩。 莆田獨樹一幟的製鞋工藝和產業集群優勢得益於臺灣的產業轉移。莆田位於福建沿海中部,與臺灣隔海相望,距臺中市僅72海里。 “莆田是大陸最早嫁接臺灣製鞋產業轉移的地方,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發展製鞋業。”莆田一位ZF部門相關負責人說,“早前主要是來料加工。”

而臺灣鞋業界已掌握了世界80%以上品牌鞋的生產和貿易 。 “莆田仿製品牌鞋應該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上述莆田製鞋業內人士表示,“那時,莆田一些實力較強的鞋廠開始為國際品牌代工,周圍的廠家就通過賄賂特許生產企業的員工,千方百計將其鞋樣和設計圖弄到手,然後進行仿製。” 很快,仿製品牌鞋傳奇般的發跡故事開始流傳,見有利可圖,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得天獨厚的地下產業鏈也跟著日趨完善。

“不要小看處於灰色地帶的仿冒鞋,現在的一些富人就是從這裡掘取了第一桶金。”上述人士稱,“仿冒鞋的興盛時期是在2005年之後,這兩三年達到巔峰。” 該人士透露,鼎盛時期,莆田有數以千計的作坊式加工廠在生產仿冒鞋,這些地下加工廠主要分佈和聚集在莆田的七步、華林、新度、黃石、梧塘、西天尾等地。

根據當地ZF統計的鞋業增長數據,似乎地下仿冒鞋也跟隨著方興未艾。按照莆田市“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鞋業要實現產值200億元,但這一既定目標,提前兩年就已實現。

“地下加工廠很多設在民房內,平常都是大門緊閉,或者夜間生產。”上述莆田製鞋業內人士說,“由於訂單源源不斷,就連一些正規制鞋工廠也加入其中,通常是兩條生產線進行陽光化生產掩人耳目,更多的生產線則轉為仿冒鞋生產。” 這樣生產出的仿冒鞋,通過隱蔽的渠道被運到世界各地,而隨著銷量的不斷增加,生產技藝跟著逐步提升。

“以前仿冒鞋主要銷往國外,所以知道莆田的人不多,這兩年內銷已經大於外銷,莆田才廣受關注。”上述人士表示,“莆田生產的仿冒鞋,幾乎囊括了世界主要鞋品牌,耐克、阿迪達斯、PUMA、KAPPA、Timberland、Asics、BAPE、CAT、UGG、converse、Columbia、new balance、Pony、Salomon、supra等等,應有盡有,就連國內的李寧、安踏等品牌,也有被仿製。”

據其透露,仿冒鞋中,耐克的量最大,阿迪達斯次之,“現在產業鏈延伸了,球衣、運動服也仿冒,但由於拿到設計圖樣的路被堵死,不少人就根據NBA明星球員的穿戴找人設計生產,有的則直接從市場買來新品向加工廠下單。”

“讓全世界的人都穿得起名牌”

在莆田,仿冒鞋從業者圈內流傳著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讓全世界的人都穿得起名牌!

紐約時報曾有一篇文章這樣描述:學生街是一條雙向車道的林蔭道,兩邊林立的商店中全是仿冒運動鞋。有一家商店模仿Urban Outfitters1 的風格——裸露的磚牆和管道,從假窗戶中射進模擬的光線。低沉的電子背景音樂——但是大部分商店似乎更加重視業務,而不是美感。 該文作者說:“這樣的鞋子價格大約在12美元左右,質量似乎和我妻子在美國花85美元買的那雙沒有任何區別。”

據上述從事仿冒鞋銷售的人士介紹,莆田學生街的仿冒鞋市場在有關部門的多次打擊下,漸漸沒落消失了。

“莆田仿冒鞋集中交易於2007年底突然在偏離市中心的安福小區形成了。”上述人士表示,“2008年是安福市場最興旺漂亮的時期,很多店面裝修豪華,還裝上LED顯示屏。”

令人眼花繚亂的是,許多經營仿冒鞋的店鋪,紛紛以名車作為店名,寶馬、賓利、法拉利、悍馬等等,奪人眼球。

“傳說那個寶馬老闆,只做3年的仿冒鞋,第一年賺到了幾百萬元,第二年賺了2000萬,去年號稱向加工廠下訂單生產仿冒鞋60萬雙,但在去年聖誕節後被抓了。”上述人士透露。 該人士說,當時的安福市場,其店鋪大都白天捲簾門緊鎖,街上行人寥寥,到了晚上九點之後,這裡突然火爆起來,一派車水馬龍。不僅仿冒鞋、仿冒運動服,從各地蒐羅來的各種山寨名錶、手機及電子產品也在此售賣,一片琳琅滿目。

根據多位到過此地的人描述,安福市場的仿冒產品交易景象就像“鬼市”,夜空下,人影憧憧,各路買家和賣家匆匆來去,置身其中,有一種冒險的隱秘快感。到了凌晨三四點,嘈雜擁擠的人群漸漸散盡,這裡又夢幻般恢復了寧靜。

莆田鞋業圍城之困 曾經是莆田驕傲的“鞋城”稱號,早已被人淡忘,在外界眼裡,莆田鞋的代名詞就是“正宗的假貨”。

“外界有些誤解,仿冒鞋不是莆田獨有。”莆田市經貿委運行科科長施清芳認為。

但莆田鞋業“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卻是不爭的事實。 而晚於莆田起步的晉江,從“鞋都”到“品牌之都”的嬗變之後,如今已經資本經營階段。目前,晉江鞋業擁有12家上市公司和26家上市後備企業,而莆田鞋業尚無一家進入資本市場。

對比發現,在鞋業總產值方面,晉江只是略高於莆田,但鞋的產量莆田卻高出晉江不少。 “差距在於品牌經營的附加值。”多位莆田鞋企負責人受訪時認為。

施清芳亦表示,莆田鞋業是在上世紀90年代至2000年期間輸給了晉江。當時,晉江鞋企投巨資“造牌”之際,莆田鞋企卻依然守著代工的一畝三分地。

“現在品牌趕不上了,要走差異化的路子主攻功能鞋。”施清芳說,“世界頂級品牌耐克、阿迪達斯、雷寶、彪馬等運動鞋均在莆田市生產,說明莆田製鞋技術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早在2007年,莆田沃特集團董事長、總裁蔡金輝就表示,創品牌很困難,“現在做廣告投入1個億,不一定抵得上過去的1000萬。”

由於鞋業產業結構沒有提升,當初由臺資企業“來料加工”模式發展起來的莆田鞋業,也延伸到了為後來者晉江鞋企做品牌代工。

“這麼多年來,莆田製鞋企業大部分一直做出口訂單,已經習慣了相互模仿抄襲,產品同質化、低價競爭和低利潤一直難以改變。”莆田一位鞋企負責人說,“隨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加工類企業將難以為繼。” 該人士認為,在這種經營形勢下,鞋企除了生產仿冒鞋,已經很難找到好的出路。

前車之鑑在於,近5年來,也是鞋業重鎮的溫州,鞋企總數消減2000餘家。而晉江的品牌鞋企,正將大量訂單交給代工企業,將成本壓力轉嫁。

“其實,莆田鞋產業的發展一直存在一個誤區,有這麼好的技術和網絡營銷能力,為什麼不充分利用起來?”莆田一位仿冒鞋經營者表示,“在打擊仿冒鞋的同時,ZF完全可以出臺優惠扶持政策,鼓勵、引導這支生產經營仿冒鞋的大軍為莆田的鞋業突圍服務。” 他認為,鞋類B2B、B2C是個新興市場,是繼服裝、3C電器之後的第三大細分領域,現在各個平臺所佔領的市場份額都很小,而市場卻無比龐大。

“莆田的鞋類素以低價、優質著稱,非常切合國內的大眾消費需求,尤其是對價格敏感的二三線城市和城鎮客戶群體,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該人士稱,“現在網絡已經開始進入鄉村,鞋類電子商務的前景空間非常誘人。”

事實上,莆田市ZF目前正在引導鞋類銷售轉入國內市場,莆田鞋企已在成都、東北等地設立了600多個銷售網點。 “下一步莆田鞋企抱團拓展國內市場的目標是鄭州、昆明等地。”施清芳表示,“莆田鞋業的轉型不一定要靠品牌,通過技術創新生產適應國內市場需求的功能鞋是一個方向。” 施清芳還透露,莆田的龍頭鞋企雙馳實業和華豐鞋業,將爭取明年實現在A股上市,以藉此實現做大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