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专题」钢铁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案例专题」钢铁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企业应用

▶ 钢铁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需求推动企业变更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在生产领域进一步挖掘利润的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钢铁行业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对传统物流模式的改革上,中国传统钢铁企业面临着向现代化钢铁物流企业的必然转变。

▶ 提升客户满意度

「案例专题」钢铁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图1:供应链销售环节与物流环节

供应链链条上,企业与服务客户有直接的接触只有销售和物流两个环节。而往往客户体验最为直接的是物流服务,客户需要的是及时响应且可视化的物流服务。

▶ 物流成本管控

在服务水平一定时,企业重视物流成本控制。而运输环节和仓储环节是控制物流成本的关键。

物流:物流成本的控制一方面在于资源的整合利用,另一方面在于信息的传递效率,从订单下达、调度派车到送货签收,物流的各环节伴随着信息的传递;

仓储:中国钢铁企业仓库分布地域广,库存管理建立在分布式动态管理模式上。只有做到各仓库信息汇聚并统一管理,方能降低总体安全库存,集中配送,缩短客户响应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 提升客户满意度

目前,钢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销售和物流环节处于电话联系、手工操作等较低层次的运作阶段。绝大数钢铁企业是靠纸为媒介来传递信息,这显然无法实现钢材的现代物流;同时也与现代物流系统所要求的“物流信息在相关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换,在相关交易者之间进行网络连接”不衔接。

信息化互联之路

钢铁物流供应链上主体多,链条长,主体间业务的往来离不开货物的运输和仓储。

「案例专题」钢铁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图2:钢铁行业运输与仓储

通过分析钢铁物流行业需求和业务模式特征,不难发现,钢铁行业企业急需借助信息化工具,一方面提升企业自身业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复杂且繁琐的物流环节中,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快速的可视化服务,同时更好的把控企业物流成本。

前者,可以通过应用物流信息化系统实现,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后者则在前者基础上,通过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业务系统进行技术对接,使得供应链信息链条无法衔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标准和交换服务,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平台标准,经过一次接口改造,即可实现后续多方互联,再借助平台公益安全的交换网络,实现与合作伙伴间的业务信息传递。

「案例专题」钢铁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图3:钢铁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图

改变,带来效益

▶ 钢材生产/贸易企业

(1)信息化操作解决纸面单据及传输问题,提升效率和准确性;

(2)标准化接口,一次改造,多方互联,减少企业信息化投入;

(3)运输和仓储环节透明,有利于资源合理调配,降低安全库存。

运输企业

(1)运输需求电子化,提升作业效率;

(2)在途信息提供、电子对账,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

(3) 无车承运人提升平台业务处理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实际承运人提高车辆利用率。

仓储方

(1)知悉出入库通知,方便提前安排作业;在库信息及时反馈客户,提升满意度;

(2)出入库信息与作业看板相结合,降低操作失误风险;

(3)单据自动生成,可实现系统打单,减少开手工单的人工时间损耗。

「案例专题」钢铁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