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万从银行不翼而飞,职员判刑钱却要不回

你经历过绝望吗?当你拿着到期的存款单去银行取钱,柜员却递出了一张写有公安局地址的纸条,要求你去报案,这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绝望?

1100万存款离奇消失

1100万从银行不翼而飞,职员判刑钱却要不回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付玲及家人愣在当场:“钱是在银行存的,存款单还在我手上,钱去了哪里?

1100万从银行不翼而飞,职员判刑钱却要不回

付玲称,受环境影响,正常的利率下,银行很难招揽到大额的存款,因此会通过中介,以贴息的方式进行揽储,“相当于是给回扣,这对于很多大额储户来说,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1100万从银行不翼而飞,职员判刑钱却要不回

随后他们找到滨城区农信社渤海五路分社的负责人,要求查账,让付玲觉得奇怪的是,交易明细显示,她在2014年10月16日存入1100万元,但这笔钱在存入当天就被以转账方式支取。

20余人受害,祸起“阳光贴息”

回想起这两年多以来的维权经历,付玲将根源归结到曾让她非常信任的“阳光贴息”,实际上,从2013年3月到2015年底,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三个网点,像付玲一样遭遇“存款消失”的储户,共有27名,“消失”的存款共计1.6亿余元,全部都是因为所谓的”阳光贴息“。

1100万从银行不翼而飞,职员判刑钱却要不回

随着受害人人数不断增加,受害者们发现此次“存款事故”共发生在滨州农信社的3个网点。所有的受害人均是被以“贴息存款”的方式,通过中介带入这个巨大的漩涡之中。

1100万从银行不翼而飞,职员判刑钱却要不回

案发两年多以来,受害者们曾多次前往山东滨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银行赔偿损失,但均被法院以“

对被害人财产应依法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为由,不予受理。现在所有受害人存入银行的钱,尚有1.6亿余元没有着落。

农村金融”灯下黑“

尽管部分银行在职员工因伪造金融票证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等,被处以有期徒刑和罚金,但面对仍有巨额存款未追回的现实,心怀焦虑的受害人们却陷入了维权困境。

1100万从银行不翼而飞,职员判刑钱却要不回

就这起案件而言,主要源于农村等地区仍盛行的“阳光贴息”。

1100万从银行不翼而飞,职员判刑钱却要不回

43张假存单吸收存款2.6亿余元,1.6亿元“消失”,储户的维权困境,折射出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的不规范农村金融机构

监管力度也应反思和加强,不能沦为“灯下黑”。只有加以规制,才能保护公众利益,才能让农村金融走得更远、惠及大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