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昨日有媒體報道出一則非常令人不安的新聞:

一名空姐被滴滴順風車司機姦殺。

事情是這樣的: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6日,李某家裡發現聯繫不上她,報案後,僅過了一天,警方就發現了李某的遺體:下體裸露,身上多處刀傷,動脈被割斷。

李某是家裡的獨身女,在採訪中,她父親的朋友也非常惋惜:“非常優秀聽話的一個孩子,1米74的大個兒,剛參加工作一年,竟然遇到了這個事兒。”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李某生活照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相信大家還記得上個月的事情,滴滴司機胖揍了一名男乘客,而且被打的還是滴滴的投資人之一。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在這一系列的事件中,滴滴公關部的處理都堪稱優秀,沒有逃避責任,給出了合理的處理和相當誠懇的致歉態度。

但深入瞭解後,我們發現滴滴在事件中並不是無辜的,它在審核、宣傳和運營方面所做的工作都值得商榷,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悲劇的方式。

所有,僅僅道歉是不夠的。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鑽法律空子

首先,滴滴在審查制度上有很大的紕漏。

滴滴的車主要有兩塊,一個是專車,一個是順風車。

順風車由車主發佈路線圖,如果有順路的乘客,車主就可以選擇接單。同樣去一個地方,順風車可以節省一半的費用,也是一個提升出行效率,整合資源的好方法。

但是,這裡面有個好玩的現象,“滴滴出行”實際上是兩家公司分別運營。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滴滴順風車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打車業務(快車、專車、出租車)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這兩者是母子公司關係,但在法律上並不是同一主體。

政府對於網約車有明文的規定和制約,而合乘車則不適用於網約車的條款。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關於“合乘車”的規定,《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第38條僅僅在末尾略有涉及,原文是:

私人小客車合乘,也稱為拼車、順風車,按城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地方政府的規定,往往也是空白。只有順風車主約多,才能形成網絡規模,才能讓乘客找到順路的人,更願意享受這種服務。

因此,司機的增長是平臺運作的關鍵,隨著司機的越來越多,審查和監管成本就越來越高,審核速度直接影響司機的轉化率,這裡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精力。

滴滴有意減少了順風車的准入門檻和審查機制,拼湊成了一隻專車之外的“雜牌軍”,鑽法律的空子,讓子公司去做粗劣的經營。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想成為一名專車司機,需提供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要求無暴力犯罪、吸毒記錄,無酒駕、毒駕等前科。

而順風車車主的申請條件則確實相對寬鬆,註冊車輛既可在本人名下,也可不在本人名下,只需要有3年以上的駕齡,一臺價格6萬以上、車齡8年以內的車即可。

走樣的宣傳

滴滴故意在“順風車”里加了很多社交屬性。

為了宣傳這一層含義,滴滴在網上投了很多軟文。滴滴會花錢讓自媒體和公關公司寫一些順風車的“真人真事”,其中很多文章都在吹噓順風車體驗之好,鼓勵乘客和司機多交流。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這宣傳中,情感是順風車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少軟文用不同的故事,來講述人們如何在車裡預見真愛,相見恨晚的情形。

在一篇文章中作者說:

順風車出行坐副駕駛,司機可能是你未來的男朋友

文末總結道:“單身的你多去和順風司機聊聊天,記住:坐在副駕駛。”

這種宣傳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它的確可能會起到誤導的作用,讓乘客覺得這個世界美好的不行,放鬆了自身的警惕性,在本可以打更有保障的專車時,卻懷著一份期待邂逅的心情,去監管不力的順風車裡找Mr. Right。

事與願違的是,大多數時候時候,司機帶給女乘客的都是騷擾,一名經常乘坐滴滴順風車的女乘客向科技MIX透露: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滴滴宣傳的靶向目標不僅僅是乘客,還有司機(主要是男性)。滴滴給了順風車司機很大的自由度,暗示他們“你的車,可以成為一個撩妹的移動平臺”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而有些人,則把它當成了一個約炮工具。

混亂的管理

由於自身社交屬性的定位,滴滴順風車鼓勵人們儘可能多地上傳資料,這給了順風車車主瞭解乘客的機會:車主可以查看對方有幾個人、去哪裡、性別、職業、以往評價等。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於是乎,很多司機開始專挑女乘客,更有甚者直接在機場、酒吧、學校蹲點,別有新意地挑選著自己的同行者。

以往的評論是這些司機參考的重要指標。滴滴對於評論沒有做任何處理,一個順風車車主接單,當它看到某些評論會不會想入非非,喚醒心中的惡獸?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或許滴滴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讓順風車變成一個類似Airbnb的存在,讓乘客和車主可以產生一次友好的對話,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讓出行更有溫度。

但顯然,滴滴沒有做好的相應的維護工作,說的不好聽點,提供了一個孕育犯罪的溫床。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乘客在滴滴平臺上遇害並不是孤立事件。

2016年,深圳一名24歲的女教師搭乘滴滴順風車返回學校,在路上司機對女乘客進行搶劫,之後將其殘忍殺害。

2017年5月,一名30歲的女性與順風車司機發生口角,後被司機捆綁拋棄在路邊,導致機械性窒息死亡。

我身邊的一位朋友的同事,乘坐滴滴在路上發生車禍,因為司機掛的是黑牌,又不想承擔責任,將乘客仍在路邊揚長而去,聽說這位女乘客依然在重症監護病房。

就這個問題,在和一位朋友討論時,她顯得滿不在意:“你看滴滴每天那麼多訂單,做了這麼多年,這種事你聽說過幾次?”

有道理,滴滴每天的訂單量可以達到2000萬,而新聞爆出的惡性事件非常少,出事故的概率其實很低。

但是,不能因為概率低就掉以輕心,有一些事故沒有爆出來,有一些事故雖然沒有發生,但存在著極大的隱患,比如有專門的第三方代理,幫助個人偽造車牌獲取司機身份。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詢問身邊的好友,碰到“問題司機”的並不在少數,比如車牌不符、超速、繞行、語言調戲、司機邊開車邊玩手機等等。

在狹小的空間內,女乘客往往處於弱勢,不敢正面回擊,而事後投訴,滴滴方面通常不予以重視。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這些問題都與滴滴的管理機制有關,也是滴滴過於強大,缺乏競爭對手所帶來的壟斷副作用

。沒有外界的壓力,是讓滴滴在用戶體驗上越來越不走心的原因。

滴滴很想讓乘客信任自己的平臺,但它的平臺真的不值得信任。

滴滴一直想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安全問題:

  • 乘客與司機之間通過隨機的虛擬號碼溝通

  • 點擊救助鍵,會上傳地理位置

  • 把行程分享給好友,對方能“監控”自己的狀態

  • 掃描司機面孔,確認司機與註冊時一致

騷擾不斷!滴滴順風車成為了約炮工具

其實,惡的不是滴滴,更不是技術,而是人性。

滴滴所能做的,或許就是通過更多技術的手段,去壓抑人性中的醜陋。也許我們不會再相信轉角遇到愛,不再相信完美世界,但起碼能去相信技術。

去相信技術能不斷加大犯罪成本,強迫司機去做個好人,好讓我們能在車裡打個盹,享受片刻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