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上下正集中主要火力,坚决打赢脱贫摘帽这场“淮海战役”。埇桥区是主战场之一,扶贫任务重、贫困村众多。区委、区政府统筹考虑,安排六名战斗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退出领导岗位的县处级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夯实基础再出发
埇桥区大店镇汪圩村位于该镇的东南部,村子基础设施较差,出入村庄的道路少,仅有几条道路也因长期养护不到位,破败不堪。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党员年龄较大。
选派到汪圩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是埇桥区人大副处级干部丁建设。2017年5月到村后,丁建设从抓党建入手,建议大店镇党委调整充实了村“两委”班子,配齐了扶贫专干和扶贫小组长。班子配齐后,丁建设又带领大家建立健全村干部考勤制度、值班制度、分工制度、请销假制度等,积极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加强。
“村级组织是脱贫攻坚最大的基础,只有夯实这块阵地,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攻坚力量才能有战斗力。”夯实了村级组织的基础,丁建设把矛头指向了另一块“基础之地”——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
汪圩村位置偏远,项目常常到不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久而久之也就被甩掉队。丁建设主动联系,相关部门跑了个遍,项目逐渐多了起来。村部破旧狭小的问题解决了,卫生室盖起来了,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河沟里、道路旁的陈年垃圾清理掉了,绿化亮化项目上马了,汪圩村的变化一个接着一个。
“下一步,我们要主攻产业这个基础,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找到收入来源和脱贫道路。”丁建设说,脱贫攻坚再难,也要夯实基础,基础牢固,群众才能长久受益。
再来一轮新变化
埇桥区大店镇张庙村位于该镇东北部,基础设施较好。近年来,张庙村在各级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至2017年共脱贫93户27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99%下降到2017年的0.904%。
选派到张庙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是在埇桥区林业局局长任上退出领导岗位的副处级干部张军。埇桥区林业局同时也是张庙村精准扶贫帮扶单位,在埇桥区林业局局长任上,张军带领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大力帮扶张庙村,为该村谋划建设了特色产业园,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
“张庙村的基础还不错,我们工作队和村‘两委’就在巩固提升上下功夫,一方面继续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村庄环境,另一方面就要把产业继续扩面,找到更多的致富门路。”张军表示,张庙村的扶贫目标是再来一轮新变化。
对自己到村以后开展的工作,张军轻描淡写,但镇村干部却如数家珍。“以前,我们村子没有活动广场,张书记来了之后,帮我们积极申请,建成了活动广场和乡村大舞台。还树起了一个几十米高的大灯,晚上跟白天一样。”村里的扶贫干部说。
张庙村村民活动广场西侧有一块五六亩见方的坑塘。“下一步,我们要把坑塘整治好,建成村民公园,给村庄环境来一个新提升,也给村民再添一个新的活动场所。”张军说,计划已经敲定,很快上马。
一年增收二十五万
埇桥区大营镇镇南村同样地处偏远,脱贫任务重,村里的基础设施较差,集体经济几乎空白。选派到镇南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是埇桥区人大副处级干部王廷军。
“去年刚到的时候,我问村总支书记村集体收入有多少,得到的答复是1.5万元,脱贫任务太重了。”安顿下来后,王廷军一刻没耽误,立马召集村“两委”召开座谈会,了解村情,交流想法。就是在那次座谈会上,王廷军找到了一项足以改变村集体收入的资源。
原来,座谈会上,王廷军从村干部口中得知,村里的150亩集体土地以每亩100元的价格承包给了农户,基本处于抛荒状态。得知这个消息,王廷军看到了希望。他带领村“两委”干部,从农户手里把150亩的集体土地以更高的价格返租回了村集体。50亩规划建设了温氏养猪项目,每亩每年1000元租金。另外100亩先后利用产业扶贫资金、扶贫工厂建设资金建成了92个扶贫大棚,以每棚每年1800元的价格对外发包,让大户经营,吸收贫困户就业。另外,村里新建好的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受益5万元。
“这些项目加一起,我们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6.5万元,一年增收25万元。”王廷军带领村“两委”把村里闲置的集体土地盘活了,带来了产业、增加了就业。现在,镇南村的路灯亮起来了,道路修起来了,群众的认可度也提高了。“王书记给我们带来了光明。”镇南村的许多群众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閱讀更多 中國扶貧動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