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快餐”模式做日料,人均75元,被估值5000萬人民幣

“半快餐”模式做日料,人均75元,被估值5000萬人民幣

文丨職業餐飲網 微雨

“鰻魚”這個品類,近兩年來可以用瘋狂形容,鰻魚產品不僅可以在各種居酒屋、主題餐廳看到,就連外賣中也是司空見慣。很多人已經將其視為繼小龍蝦、酸菜魚、滷鵝等品類後的下一個“網紅”。

在北京,就有一家以“鰻魚”為爆款的主題餐廳,叫做 “鰻鰻的愛”,其中一家店,曾創下一天等位1000人的記錄,開業不到4個月,品牌已被估值5000萬人民幣。

“半快餐”模式做日料,人均75元,被估值5000萬人民幣

它——

鎖定日料細分品類,拳頭產品就是一款鰻魚飯;

人均200以上?不,它摒棄日料高端定價,做出了75元的人均消費;

追求翻檯率和人效,可堅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快餐。

小小的鰻魚飯,為何能一炮而紅?“鰻鰻的愛”品牌創始人邢力,對這件事有著獨特的理解。

13年日料老炮,創造“鰻魚”單品“藍海”

“鰻魚”這個品類究竟有多火?

據不完全統計,僅北京一地現在售賣鰻魚產品的餐廳,就已達到700多家。鰻魚搜索指數,更是從2011年的500多,逐年上漲至單日突破4000,其中僅去年一年指數就上漲了近1000。

“半快餐”模式做日料,人均75元,被估值5000萬人民幣

(鰻鰻的愛創始人邢力)

邢力認為“鰻鰻的愛”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依託於這波風口的到來,“鰻魚飯”,切準了細分餐飲品類中的藍海市場。

作為一個13年的日料“老炮”,在做“鰻鰻的愛”之前,邢力的另一個品牌——“將太無二”,已經在北京火了很久。

這一創意日料品牌,最初也是找到了創意暖壽司這一新興品類機會,先後開出32家店,在北京市場中趨於飽和狀態。

如果說,“將太無二”的成功,多半靠的是海外歸來那股子敢闖敢拼的勇氣。那麼,“鰻鰻的愛”聚焦鰻魚飯爆品市場,則更多是靠他對市場深入的考察和深思熟慮的分析。

第一,從自己熟悉的領域下手。

“我一直專注於日本料理,所以在日料領域開拓新市場更容易成功。而之前的品牌中也有鰻魚產品,所以很容易將產品勢能放大。”

第二,尋找高就餐頻率品類。

“我們選擇品類的首要標準是就餐頻率高,且容易被接受。日料,畢竟是舶來品,生魚片、日式燒烤都只能是餐桌上的調劑品。日本拉麵,其實很不錯,但卻是市場紅海,競爭激烈。對比下來,我們把目標鎖定‘飯’這一品類。”

第三,產品可實現標準化操作。

“開始考慮過天婦羅飯,但天婦羅飯沒有好廚師就很難做到極致,這是非常大的發展壁壘。而鰻魚飯則不同,好的原材料,先進的設備,基本可以保證出品的穩定性。”

品類藍海,只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在邢力心中,餐飲從來都不是拼價格,伴隨著餐飲品類的細分,品類背後的“價值感”才能夠左右一個品牌的走向。

那麼,鰻魚飯的價值感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鰻魚飯在日料體系中的定位是‘日料中的愛馬仕’,從選材到烹飪方法都需要非常專業細緻,在日本的鰻魚飯行業有一句話:

學習穿串要3年,學習宰殺處理要8年,學習烤鰻魚要一生;此外,鰻魚的一生只交配一次,‘鰻鰻的愛’將其呈現為‘一生只愛一次’。

從小小的鰻魚飯中,體現出較真、不妥協、不將就的態度,讓顧客體驗到餐背後的生活態度。”

人均75元,3招把日料做成平民化消費

說起日料,很多顧客的感受是高端且深不可測,在這一點上,邢力希望有所改變。

“市場上鰻魚飯這一日料品類的價格兩極分化,要麼幾百元一份,要麼 30,40 元一份。前者有點貴,很多消費者可能攢著幾個月才去吃一回。後者的品質得不到保證,可能存在死鰻,藥物殘留等問題。”

邢力說,“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份性價比高的平民化產品,目標瞄準廣大的白領群體。”

1

“燜+煮”複合工藝,打造差異化品質

“產品品質,毋庸置疑是第一位的。為大家提供‘源自深海的健康’是將太無二要帶給食客的最根本體驗,我們一直都在尋找最好的原材料。”邢力說。

而“鰻鰻的愛”有將太無二成熟的供應鏈系統做後盾,從誕生那天起,在品質方面就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半快餐”模式做日料,人均75元,被估值5000萬人民幣

測試了上百次的“鰻の米”,精選三種不同產地的優質大米黃金配比,採取獨特的“燜+煮”複合工藝,蒸製出的米飯,是第一重寵愛。

鰻魚全部沿用將太無二的供應鏈,表明專供身份,用特殊的蒸烤交替的複合工藝,精確的烹飪時間,烹調出穩定的口味,是第二重寵愛。

甄選新鮮鰻魚骨、進口醬油,純米釀製清酒等,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文火熬製,特別添加的長白山天然蜂蜜吊出的醬汁,是第三重寵愛。

三重寵愛,代表了“鰻鰻的愛”的品質,也代表了“鰻鰻的愛”就是要輸出“寵愛”這個價值理念。

2

用“快餐”烘托出“慢”的概念

在邢力看來,現階段人們吃一頓飯的需求是“又快又好”,這個快是希望產品出餐快,效率高,而好是希望用餐體驗好。因此,切入市場時,邢力把鰻魚飯變成一個快餐的升級版,在快餐講究效率的基礎上,提升環境和菜品質量,融入正餐的體驗。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半快餐”的模式。

其中,“快”的打造,有以下幾個“招數”:

1. 精簡SKU,主打“一人食”場景下的“套餐”結構

通過菜品結構的反覆調整,“鰻鰻的愛”菜品控制在45道,分為前菜沙拉、湯、主食、甜品等,套餐則有10個左右,每個品類少而精,呈現方式精緻可人。

主食一共8款,既有經典的鰻魚飯單品,也有為鰻魚發燒友準備的“巨無霸鰻魚飯”套餐,同時,也可以在主食的基礎上,實現豐儉由人的搭配方式。

“我們的菜品設計,會更多針對一人食顧客的需求。”在邢力看來,對於顧客來說,這個設計有兩點好處:一是比較自由,不需要考慮其他人的口味需求,預算自己掌握,沒人跟你AA,也無需搶著買單;二是做決策的時間比較快,很多人也有“選擇困難症”。

為什麼以10種套餐為主?邢力說,就是為了保證出餐速度快。而且,套餐營養均衡,主食裡有肉,沙拉里有蔬菜,蛋羹富含蛋白質,味噌湯助消化,並能無限續杯,此外還有水果、三拼小菜來調劑口味,種類非常豐富,滿足增量需求的同時看起來性價比很高。套餐除了主食在變,其他不變,這就保證可以快速出餐。

“半快餐”模式做日料,人均75元,被估值5000萬人民幣

當然,這樣的設計,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出餐方面,日常的就餐數據更容易輸出,門店負責人可以預判各個產品的銷量,在適度時間範圍內,提前準備。

進而,後廚每出一個餐,做的先後順序是什麼,如何分工?這樣設計可以優化處明確的流程。只有當流程更標準化和精細化,才能提高出餐效率。

2. 設計優化顧客就餐流程

為了讓顧客更快就餐,“鰻鰻的愛”對顧客就餐流程進行了嚴格的設計:顧客到店後先在一進門的前臺點餐結賬,接著選好座位,將餐位卡插在座位邊的卡槽裡,服務員根據餐位在系統中的對應顯示進行送餐。

“現階段就餐流程還是有點曲折,未來會新增掃碼點餐。”邢力說。

3

環境和服務打造“慢體驗”

上述是借鑑快餐的“快”,那麼,在此基礎上升級的“慢體驗”如何打造?

邢力給出的答案是,從環境和服務著手。

1. 空間內用文字、畫面打造情緒共鳴

走進“鰻鰻的愛”,這裡隨處洋溢著“慢慢人生鰻鰻愛,愛就要愛一輩子”的動人溫情。裝修設計連接一種情緒:

如鑑證愛情的時鐘,指針旋轉度過漫長歲月年華,在點點滴滴的人生經歷中,用一碗暖心暖胃的鰻魚飯關懷所愛的人。

牆壁上,若筷夾起愛的米粒與醬汁融合的瞬間,幾句文字,同樣透出了味道中飽含的一份深情。

“半快餐”模式做日料,人均75元,被估值5000萬人民幣

“我們打造出區別於快餐場所的一種時尚輕奢感,以文字和畫面烘托一種‘慢慢品,漫漫愛,愛自己多一點’的情緒,很容易引起共鳴。

2. 讓服務員向顧客介紹吃法

“鰻鰻的愛“雖然是“快餐”式的先點餐先結賬,但是產品是由服務員親自端上桌,與一般的自取快餐截然不同。

送餐時,食物的擺放順序有嚴格要求,並由服務員向顧客介紹吃法和醬汁的最佳搭配,同時,在用餐過程中,還會主動詢問客人是否需要續加小菜,在快速消費的同時,讓顧客慢慢享受。

用一粒米做品牌代言

“品牌人格化,讓吃食變得有所留戀。”在品牌傳播方面,邢力和團隊進行了人格化的包裝,“鰻鰻的愛 70% 以上顧客都是白領女性,於是運營團隊設計了一個萌萌的米寶寶形象,由它來傳遞品牌文化,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這個可愛的“米寶寶”形象,將品牌擬人成一位追求健康、精緻、細膩的“鰻先生”,招牌產品定名為“鰻先生的飯”,並從顧客中衍生出一系列“鰻星人”。

“半快餐”模式做日料,人均75元,被估值5000萬人民幣

開業的時候,“鰻先生,請你登陸鰻星球”這樣的邀約形式,讓“鰻鰻的愛”迎來了首批顧客走進門店、認可品牌。

後續更是有以“鰻先生”為話語主角的一系列語言包裝——“輕撫你的胃,充實你的心”、“最好的愛情,只完善自身,不丟失自己”……讓顧客在餐廳空間裡,從一頓飯上升為充滿溫情的沉浸體驗。

如此方式,讓“鰻鰻的愛”吸引了一大批粉絲,這些人傳播力強、有強烈的生活態度。在邢力看來,吸引符合品牌氣質的粉絲,意味著品牌形象將越來越清晰,所有的“鰻星人”都將成為品牌的代言人,讓這一品牌被人認可和留戀。

結語:

儘管鰻魚還不像小龍蝦、滷鵝等一樣成為現象級的爆發單品,可已經有許多餐飲創客看到它的市場潛力,紛紛投身其中。

創辦一年的大腕鰻,已經完成了三次門店升級,客單60多元的小店,最高月營業額達到75萬元,現在還有6家店簽約待開門迎客; “鰻鰻的愛”更是半年賣出了9萬份的鰻魚飯,也正在持續開店中。

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鰻魚品類的競爭會愈演愈烈,勢必有更多以區域為代表的鰻魚經營者會進行擴張,以點帶面、全面開花,從而誕生知名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