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外出巡視,地方官上什麼菜都不合胃口,原來竟是廚子在搗鬼

李鴻章有一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這人連做官都不會做,那就太不中用了。”李鴻章這話說的有點言過其實,事實上在晚清官場上還是有很多人不會做官的,有的太擰、有的太貪、有的不會變通。能將官場藝術融會貫通的人少之又少。

李鴻章外出巡視,地方官上什麼菜都不合胃口,原來竟是廚子在搗鬼

李鴻章當然是很會做官的,他以曾國藩學生自居,然而我們完全可以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來形容這對師生。論學問李鴻章不如曾國藩,要論當官卻是略勝一籌。不說別的,能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個職務上20餘年,集軍政、外交於一身,就這一點,曾國藩就比不了。

然而,李鴻章這樣一位舉足輕重、威名顯赫的大人物,也不免會讓人矇騙。李鴻章最顯赫之時,手下有不少幕僚。甲午戰爭之前,中國的翻譯人才很少,同治十三年(1874年),伍廷芳留學英國,光緒八年(1882年)入李鴻章幕府,在總理衙門翻譯路透社電文。

伍廷芳儘管在翻譯上很精通,但是他也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字寫的不怎麼樣,甚至可以說是有礙觀瞻。為此,伍廷芳每次翻譯完電文後就會讓人用正楷工整抄寫,然後送呈李鴻章。

李鴻章外出巡視,地方官上什麼菜都不合胃口,原來竟是廚子在搗鬼

有一次,李鴻章拿到電文後就問伍廷芳:“這些字是你寫的嗎?”伍廷芳便騙他是自己寫的。李鴻章很驚訝地說:“羅豐祿說你不識字,看來是太過分了。”這時,他的兒子李經方在身邊,李鴻章便對兒子說:“他寫的字比你還好呢!”

不巧的是,這個時候剛好有人送來一份電文,李經方說:“何必送去總署,請伍廷芳在此翻譯豈不省事?”這下讓伍廷芳十分困窘,急的滿頭大汗,他翻譯後草草錄出,不但字體不工整,而且每個字都有手指頭那麼大。李鴻章看後知道受了矇騙,但他也不當場揭穿,很幽默地說:“你的年紀還沒有到衰老的時候,怎麼眼力像是老花眼,今天沒帶老花鏡來嗎?”一笑置之,不再追究。

別看李鴻章位高權重,但是他在政務、軍務以及外交等事務中也經常會受到矇騙,這是通病,不僅是李鴻章,全國各地的督撫都是如此,就算是高高在上的慈禧不也是在官員的矇蔽下粉飾天下太平嗎?

李鴻章外出巡視,地方官上什麼菜都不合胃口,原來竟是廚子在搗鬼

國事如此,自不可為。可是在自己府中李鴻章同樣也被矇騙,而且還不知就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鴻章的僕人和廚子合夥騙他。

有一次,直隸總督李鴻章前去威海衛視察北洋軍務,下面的人為了討好他,極力在膳食上下工夫,並請來了當地的名廚,地方官還親自下廚房監督檢查。就是這樣,他們還怕做出的菜不地道,因此用料很下成本。比如燉雞湯,規定要三隻雞做一碗濃厚的雞湯。

經過精心烹製,一桌豐盛的佳餚被端了上去,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些菜竟然全都被退了回來。李鴻章的僕人傳話說:“你們進的菜餚中堂不能吃,現在已經餓了,趕緊重做。”

李鴻章外出巡視,地方官上什麼菜都不合胃口,原來竟是廚子在搗鬼

地方官惶恐萬分,大肆訓斥廚師,殷殷告誡他們要拿出看家的絕活,要用五隻雞燉一碗湯,自認為這下總該可以了。不料剛端上去,又被退了回來,而且厲聲呵斥道:“你們做的菜是在沒法吃,中堂已經更餓了。”

地方官更加害怕,無計可施,有人提醒說:“中堂出門,一定帶有廚師,何不以重金請他來做?”官員這才醒過神來,趕緊派人拿了不少銀子,託人請李鴻章的廚師來主刀。他們心想這些廚師一定有什麼秘方,就去看他是怎麼做的。

然而讓他們驚訝不已的是,這些廚子只用一隻雞煮湯,煮好後廚子把湯全喝了,然後加水再煮,就用這種湯做菜。地方官大驚說:“我們用五隻雞做一碗湯,中堂還說沒法吃,你們就這樣做菜啊?”

李鴻章外出巡視,地方官上什麼菜都不合胃口,原來竟是廚子在搗鬼

櫥子們說了大實話:“像你們剛才那麼做,中堂在外面吃喝這麼好,將來回去,我們還怎麼做給他吃?”這時,地方官才明白,原來剛才是廚子和僕人串通好,故意為難他,不讓李鴻章吃的可口的珍饈美味,他們合夥矇騙了李鴻章,而李鴻章卻長時間被矇住鼓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