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外出巡视,地方官上什么菜都不合胃口,原来竟是厨子在捣鬼

李鸿章有一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做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李鸿章这话说的有点言过其实,事实上在晚清官场上还是有很多人不会做官的,有的太拧、有的太贪、有的不会变通。能将官场艺术融会贯通的人少之又少。

李鸿章外出巡视,地方官上什么菜都不合胃口,原来竟是厨子在捣鬼

李鸿章当然是很会做官的,他以曾国藩学生自居,然而我们完全可以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形容这对师生。论学问李鸿章不如曾国藩,要论当官却是略胜一筹。不说别的,能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职务上20余年,集军政、外交于一身,就这一点,曾国藩就比不了。

然而,李鸿章这样一位举足轻重、威名显赫的大人物,也不免会让人蒙骗。李鸿章最显赫之时,手下有不少幕僚。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翻译人才很少,同治十三年(1874年),伍廷芳留学英国,光绪八年(1882年)入李鸿章幕府,在总理衙门翻译路透社电文。

伍廷芳尽管在翻译上很精通,但是他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字写的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是有碍观瞻。为此,伍廷芳每次翻译完电文后就会让人用正楷工整抄写,然后送呈李鸿章。

李鸿章外出巡视,地方官上什么菜都不合胃口,原来竟是厨子在捣鬼

有一次,李鸿章拿到电文后就问伍廷芳:“这些字是你写的吗?”伍廷芳便骗他是自己写的。李鸿章很惊讶地说:“罗丰禄说你不识字,看来是太过分了。”这时,他的儿子李经方在身边,李鸿章便对儿子说:“他写的字比你还好呢!”

不巧的是,这个时候刚好有人送来一份电文,李经方说:“何必送去总署,请伍廷芳在此翻译岂不省事?”这下让伍廷芳十分困窘,急的满头大汗,他翻译后草草录出,不但字体不工整,而且每个字都有手指头那么大。李鸿章看后知道受了蒙骗,但他也不当场揭穿,很幽默地说:“你的年纪还没有到衰老的时候,怎么眼力像是老花眼,今天没带老花镜来吗?”一笑置之,不再追究。

别看李鸿章位高权重,但是他在政务、军务以及外交等事务中也经常会受到蒙骗,这是通病,不仅是李鸿章,全国各地的督抚都是如此,就算是高高在上的慈禧不也是在官员的蒙蔽下粉饰天下太平吗?

李鸿章外出巡视,地方官上什么菜都不合胃口,原来竟是厨子在捣鬼

国事如此,自不可为。可是在自己府中李鸿章同样也被蒙骗,而且还不知就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鸿章的仆人和厨子合伙骗他。

有一次,直隶总督李鸿章前去威海卫视察北洋军务,下面的人为了讨好他,极力在膳食上下工夫,并请来了当地的名厨,地方官还亲自下厨房监督检查。就是这样,他们还怕做出的菜不地道,因此用料很下成本。比如炖鸡汤,规定要三只鸡做一碗浓厚的鸡汤。

经过精心烹制,一桌丰盛的佳肴被端了上去,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菜竟然全都被退了回来。李鸿章的仆人传话说:“你们进的菜肴中堂不能吃,现在已经饿了,赶紧重做。”

李鸿章外出巡视,地方官上什么菜都不合胃口,原来竟是厨子在捣鬼

地方官惶恐万分,大肆训斥厨师,殷殷告诫他们要拿出看家的绝活,要用五只鸡炖一碗汤,自认为这下总该可以了。不料刚端上去,又被退了回来,而且厉声呵斥道:“你们做的菜是在没法吃,中堂已经更饿了。”

地方官更加害怕,无计可施,有人提醒说:“中堂出门,一定带有厨师,何不以重金请他来做?”官员这才醒过神来,赶紧派人拿了不少银子,托人请李鸿章的厨师来主刀。他们心想这些厨师一定有什么秘方,就去看他是怎么做的。

然而让他们惊讶不已的是,这些厨子只用一只鸡煮汤,煮好后厨子把汤全喝了,然后加水再煮,就用这种汤做菜。地方官大惊说:“我们用五只鸡做一碗汤,中堂还说没法吃,你们就这样做菜啊?”

李鸿章外出巡视,地方官上什么菜都不合胃口,原来竟是厨子在捣鬼

橱子们说了大实话:“像你们刚才那么做,中堂在外面吃喝这么好,将来回去,我们还怎么做给他吃?”这时,地方官才明白,原来刚才是厨子和仆人串通好,故意为难他,不让李鸿章吃的可口的珍馐美味,他们合伙蒙骗了李鸿章,而李鸿章却长时间被蒙住鼓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