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票据市场系统性误差与市场误差的几个方面

我国的票据业务已经在银行间融资的功能上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票据功能的拓展以及电子票据在市场间的流通,票据业务越发成熟。但是新的交易环节、新的作业模式对于票据业务仍有一定的挑战。本文就当前票据市场仍存在的误差作出一定说明。

我国票据市场系统性误差与市场误差的几个方面

系统性误差的几个方面

首先一点,对比于纸票业务操作上,线上电票的交易仍存在内控要求不达标,流程无法做到前中后分离的操作要求。

第三、票据贴现业务流程与合规要求很难做到吻合。《支付结算办法》规定票据交易必须有真实的贸易背景。而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为中介开展无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业务打开了方便之门。

此外,为了适合市场交易发展,银行的持票交易,形成了“票据质押+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转贴现+投资+托管”等交易组合模式。在这类长线交易背后存在的是转贴现价格不公允、投资不穿透、托管不尽职等操作风险。

我国票据市场系统性误差与市场误差的几个方面

市场性误差的几个方面

银行间票据作为仍具备刚性兑付的票据之一,其支付功能是基本属性。票据在充当“标准化产品”交易时,银行系统会因为票据交易节奏较快,而票据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大,所以票据为交易物赚取差价的动机将会特别明显。但是波动快而大势必使得票据交易存在市场风险。

另外一个问题是在票据充当贷款替代品时,会出现票据买卖价格与规模调剂时点不吻合的现象。银行在此类交易上并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难免会出现市场波动造成的亏损。

票据市场已经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快的子市场之一,在快速发展的票交中,商业银行系统必须充当把控者,既要从内控角度出发,防控系统性风险;又要在市场发展期间合理的引导票据市场发展,为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起到规范作用。

我国票据市场系统性误差与市场误差的几个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