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傳教愛畫畫的郎世寧是如何讓油畫加寫意成為可能的?

林道銳

我是一人。郎世寧到了中國就是一個畫家,宮廷畫家沒有其他的身份。

郎世寧能夠康雍乾三朝為宮廷畫師,不是因為將油畫和寫意融合。雖然郎世寧的繪畫為了迎合特意減少透視技法,但是郎世寧沒有將油畫和寫意融合。他是將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進行了一定的融合。

簡單介紹下郎世寧生平。

郎世寧(1688—1766)本名為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內(Giuseppe Castiglione),生於出生於意大利米蘭公國的聖馬爾切利諾。

1715年以天主教修道士身份來中國傳教,受到康熙皇帝禮遇,入宮成為宮廷畫家,歷經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最後死在中國,是清朝時期難得的有歷史詳細記載的外國人。

郎世寧,很聰明,能夠在康雍乾三朝,宮廷畫師中有重要的地位。甚至現在提到清代宮廷繪畫,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郎世寧。

清代宮廷繪畫,聰明的外國人

郎世寧是個非常善於處事的人。能夠在康雍乾三朝都做畫師,要說郎世寧有沒有畫過寫意畫,肯定畫過。

看到過有一篇報道,有人拿著一個罐子。如下

說這個是郎世寧畫的,還宣傳是郎世寧手繪的名犬圖琺琅彩瓷器。

這一點畫,算寫意嗎?

郎世寧的作品,有中國水墨畫,也有油畫、水彩畫和琺琅畫,其畫風亦中亦西中西合璧,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宮廷畫風格。

郎世寧為了迎合康雍乾,他的畫減少了透視技法。說是融合也好,說是中不中西不西。

可以理解成郎世寧融合的“畫風”,而不是單單說技法。

看看郎世寧著名的幾幅畫。

《雍正讀書圖》

是不是油畫呢,不是。但是不是我們傳統工筆呢,也不是。

接著《嵩獻英芝圖》

這幅畫,是寫意嗎?

目前很難找到真真切切的郎世寧寫意的畫作。也可以這樣說,一幅就算是郎世寧生前畫的寫意畫,流傳至今,我們現在也不會以為是他畫的。

一人有感

提問者很可愛,郎世寧也確實非常厲害,能夠在康雍乾都做宮廷畫家,這個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雖然是十代傳世名畫《百駿圖》的作者,但是也不要什麼都往他身上湊。

郎世寧是一個神奇的存在,能夠一定的堅持自己,得到生存。清朝人清朝皇帝,普遍不喜歡透視人物。

如下圖《乾隆大閱圖》

郎世寧還是比較妥協的,中西結合,但是主要是西方繪畫。既然要讓皇帝滿意又要有自己的特色能夠讓皇帝記得,在清朝這樣一個外國人真是不容易。郎世寧參與修建圓明園的時候,據說官職到了正三品。聰明的外國人。

還有個故事

雍正時期,大名鼎鼎的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曾出版中國最早介紹西方透視法的著作《視學》,序言中特別說明該書是和“郎學士”多次交談、探討才寫成。

有些人一生中有一項才能特別出眾,有些時候,這個人的為人處世,也是一項很大的才能。

郎世寧就是這樣的,既迎合他人又能保持自我的畫家。

他一直堅持西方繪畫技法,有一定妥協。他是將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進行了一定的融合。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的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首先,這個提法不準確。簡單來說,郎世寧最大願望就是把西方教義廣泛地傳播到中國,但上到帝王下到貴族都排斥西方教義在中國生根發芽,受到重重阻難後,郎世寧不得不做了清朝的宮廷畫師。

他做了宮廷畫師後,為了討好中國人的審美趣味,努力將油畫和中國工筆畫融合起來,創作出了一種既不是油畫,也不是中國畫的全新繪畫形態,這種風格深受清廷貴族的喜愛,他由此也在中國取得了極高聲望。

郎世寧·百駿圖

郎世寧(1688年——1766年)於1715年,在他23歲時,率領幾十人,以傳教士、佈道者和知識分子的身份來到中國北京,當時中國年號是康熙54年


郎世寧來到中國後,足足生活了51年,先後成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宮廷畫師,用他高超的繪畫技巧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許多人。每逢皇室的重大主題繪畫創作,他都參與,他最輝煌的成就無疑是參與了圓明園的設計和建造。

郎世寧作品

在1766年,郎世寧馬上要過78歲生日時,他與世長辭,乾隆皇帝親自為他撰寫墓誌銘,對他評價極高。最後被埋葬在北京郊區的傳教士公墓。他的一生,對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做出了極重要貢獻。

他當初來中國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要把基督教在中國發揚光大,二是非常向往中國文化。

然而,儒家思想在中國大地流傳了幾千年,已經根深蒂固,對西方人的教義並不感冒。每當郎世寧上奏皇帝要向中國傳播基督教時,皇帝都會義正言辭地拒絕。

郎世寧作品

在郎世寧剛來到中國後,他想爭取當上傳教士,他與康熙有一段對話,完全能看出朝廷對西方教義的反感和排斥。

郎世寧說:尊敬的陛下,人一生下來,就要受苦受難,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類。

乾隆說:你們西方教義違反中國正統思想,只因為你們傳教士懂得數學基本原理,國家才予以聘用。

乾隆又接著說:你們怎能老是關懷你尚未進入的未來世界而漠視現實的世界呢?其實萬物是各得其所的。

郎世寧作品

郎世寧說:現世是為未來積福積德,好人去世後,都會得到上帝的嘉獎。您就隨了我的心願吧!

康熙瞭解到郎世寧會畫畫時,就命令他做一名宮廷畫師,並且每天都有創作任務,要從大清早畫到傍晚才能收工,等於間接剝奪了他傳教的機會。

郎世寧看到做傳教士無望時,只好安心做畫師了。

郎世寧作品

在畫畫中,郎世寧發現中國人比較反感西方繪畫中的焦點透視和明暗關係原理。比如,傳統油畫中,如果臉部不是正面對著陽光,當光線照射到臉部時,就會出現一半臉上有亮光,一半臉上有陰影,形成強烈反差。

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陰陽臉”非常忌諱出現這種畫法。於是,郎世寧入鄉隨俗,刻苦學習中國畫技法,臨摹了中國歷史上許多名作,並且向中國畫師虛心討教。

郎世寧作品

18世紀的油畫比較寫實,郎世寧從意大利帶到中國的油畫風格也屬於寫實一類,當他看到中國工筆畫也非常寫實,於是,他經過不斷嘗試,把油畫跟中國工筆畫有效合二為一,創作出了有一種前無古人的新畫風。

郎世寧畫人物畫時,人物造型非常細緻,完全按照真人的樣子來畫,但他都會把人物臉部畫成平面化的正面,看不出陰影效果,這是他的繪畫最重要特徵。

郎世寧傳世的作品有:《百駿圖》、《十駿犬圖》、《嵩獻英芝圖》、《弘曆及后妃像》等200餘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