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嚴重過剩 自主品牌如此“偏科”風險究竟有多大?

2017即將過半。這半年,對於中國汽車行業來說,有點難熬。

在經歷了2016年的高峰之後的2017,銷量增長放緩,成為了今年車市發展的主要阻礙。

我們不妨以月度來梳理一下,今年汽車的銷量情況。

1月,受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坡”以及春節長假有效工作日相應減少影響,乘用車共銷售221.82萬輛,環比下降16.99%,同比下降1.10%;其中,在三大車系中,僅SUV車型同比正增長,轎車、MPV均呈現下滑趨勢。

SUV嚴重過剩 自主品牌如此“偏科”風險究竟有多大?

2月,乘用車共銷售163.27萬輛,環比下降26.39%,同比增長18.29%;其中,SUV銷量67.25萬輛,環比下降23.67%,同比增長40.01%;轎車銷量76.93萬輛,環比下降28.77%,同比增長15.14%;MPV銷量14.79萬輛,環比下降28.24%,同比下降15.16%。

SUV嚴重過剩 自主品牌如此“偏科”風險究竟有多大?

3月,乘用車共銷售209.63萬輛,環比增長28.39%,同比增長1.70%。其中,SUV銷量83.23萬輛,環比增長23.76%,同比增長19.59%;轎車銷量99.02萬輛,環比增長28.71%,同比下降4.93%;MPV銷量19.93萬輛,環比增長34.69%,同比下降14.93%。

SUV嚴重過剩 自主品牌如此“偏科”風險究竟有多大?

而4-5月,在三大車型的銷量中,也只有SUV同比正增長。

SUV嚴重過剩 自主品牌如此“偏科”風險究竟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SUV銷量的比重中,自主品牌佔了相當大一部分;相比較而言,轎車的市場份額中,自主品牌的優勢則變得蕩然無存。

以5月為例,在轎車銷量的排名中,只有吉利帝豪EC7進入前20榜單,以月銷1.4萬輛的成績排名第11位。轎車銷量第21名的奇瑞艾瑞澤5賣出了1.05萬輛。除此之外,自主品牌轎車再無月銷過萬的車型。

SUV嚴重過剩 自主品牌如此“偏科”風險究竟有多大?

甚至,以月銷5000以上這個及格線來衡量,5月銷量高於5000的自主轎車也為數不多,除了帝豪EC7和艾瑞澤5兩款車以外,只有寶駿310、比亞迪F3、帝豪GL、榮威I6、吉利遠景5款轎車。

不同於轎車的冷清,火爆的SUV市場則聚集了不少自主品牌車型。5月SUV銷量排名中,前10名中自主品牌佔了6個席位,排名冠亞軍的哈弗H6和廣汽傳祺GS4兩款車型,均月銷超過3萬輛。

SUV嚴重過剩 自主品牌如此“偏科”風險究竟有多大?

數據很明顯地說明了一些問題,儘管自主品牌在品牌力和銷量上大幅提升,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SUV得來的,而在轎車領域,依然不是合資的對手,而這種單條腿走路的現狀,更是給自主品牌的發展帶來了更多難以突破的天花板。

事實上,當我們仔細研究銷量榜就會發現,自4月開始,合資品牌SUV已經出現反撲之勢。

受新款途觀L帶動,途觀在3月便坐上SUV銷量季軍交椅,4月微降至第4名,5月重回第3名。5月,途觀銷售新車31362輛,同比增長高達71.1%,,銷量增長明顯。除了始終在SUV銷量前十名的昂科威,在4月,東風本田CR-V銷售16504輛,逍客銷售15428輛,兩款日產小型SUV初露頭角,擠入前十,5月依然延續了這一態勢。整體來看,4月,合資品牌SUV銷量上升趨勢明顯。

SUV嚴重過剩 自主品牌如此“偏科”風險究竟有多大?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當合資品牌反撲SUV領域,而自主品牌又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產品競爭時,我們的中國自主品牌應該怎麼辦?

而靠性價比打下來的SUV江山一旦失守,要想再奪回來,就很困難了。即便中國消費者特別抬愛SUV,自主SUV也能吸取此前轎車失利的經驗教訓,牢牢把握住SUV市場的領先優勢。

只有SUV的自主品牌車企,依然是嚴重偏科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即使單科成績再高,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也是相當困難的。或許自主品牌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只是產業結構的調整,需要時間,希望它們能意識到危機感,並且儘快彌補上自己的短板,昂首挺胸繼續驕傲的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