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這樣養生:天時地利人和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也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清明時節,氣候潮溼,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二十四節氣凝結著和諧統一、應時而動的智慧。而節氣飲食講究的就是應季和順時,以飲食與時序協調。

清明這樣養生:天時地利人和



“睡不醒的冬三月”已經讓你的身體積累了不少毒素,清明時節要注重養肝和健脾祛溼。

我們來羅列幾個清明時節養生要點,看到最後有福利哦!

1、早起一點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春日漸暖, 很多人出現了睏倦、疲乏、昏昏欲睡,人們稱之為“春困”。

清明這樣養生:天時地利人和



現代醫學認為,這是由於氣候轉暖後,體表的毛細血管因舒展而需要增加血流量,這時腦組織的血流量就會相應減少,腦組織供氧不足,從而出現睏倦、疲乏、嗜睡的現象。中樞神經的養分相應減少,所以人容易犯困。

但這並不能成為你睡懶覺的理由,因為你犯困不是因為你缺覺。若貪圖懶覺,不利於陽氣生髮,所以清明時節養生,一定要“早睡一點”早睡早起,迎接陽氣。

2、多動一點

清明這樣養生:天時地利人和



中醫認為“動則昇陽,靜則養陰”,清明是晝長夜短,萬物生髮的季節,人的末梢血液供應增多,相信冬天手腳冰涼的女孩子,到了春天已經手腳溫暖起來了,如果這個時候你的手腳還是冰涼的,那可要重視你是否嚴重的宮寒了。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增加戶外運動,千萬不要浪費了春天清晰的大自然氣息,大自然是最好的療養場所。

一週3-5次運動,根據自身體質來運動,運動可以行氣活血,通暢經絡。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積極到室外鍛鍊。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昇起後外出鍛鍊,鍛鍊前應喝些熱水、牛奶、蛋湯等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

3、“好色”一點

清明時節養陽重在養肝,在五行中,肝屬木,與春相應。在五色中綠色養肝,所以春天要多吃綠色蔬菜,特別是深色蔬菜營養更豐富,含有更多抗氧化的營養素。

為什麼清明時節要“好色一點”?

清明這樣養生:天時地利人和



按照中醫五行理論,“青”色食物可以通達肝氣,像應季的蔬菜,韭菜、春菜、香椿等綠葉蔬菜都是很好的護肝食物。

給大家分享幾個春天常吃的野菜:

  • 薺菜:薺菜被古人稱為“護生草”,認為其有濟世護生的功能。薺菜入肝、腎、脾經,可利水、止血、明目,對尿道炎、尿路結石、前列腺炎、目痛、視網膜出血均有防治作用。薺菜味道鮮美,口感柔嫩,可焯後涼拌,也可涮鍋、包餃子。

  • 馬齒莧 馬齒莧有“長壽菜”之稱,入腸、肝、脾經,可清熱祛溼、散血消腫、利尿通淋,可防治腸炎、痢疾、肺病、闌尾炎、痔瘡出血、腎炎水腫等。馬齒莧的常用食法是將其與肉末做餡,包餛飩、餃子食用。

  • 枸杞菜 即枸杞的嫩苗,入肝、腎經,可清熱補虛、止渴、養肝明目、祛風、止帶,可防治腰腿疼痛、視力減退、夜盲、春季肝火上升引起的頭暈目糊等。

    枸杞菜可炒菜、泡茶、煮粥、做羹食用,尤其利於高血壓、糖尿病者。

另外,每天一杯枸杞茶可以很好的保護肝臟的作用,簡單易行。

4、祛溼防寒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時節多雨陰溼,特別是南方的回南天,身體如果被溼氣入侵,輕則精神疲憊,重則發燒發熱等。

清明這樣養生:天時地利人和



溼為萬病之源,體內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有兩個典型的現象:

1)舌苔厚膩或者舌體胖大邊緣有鋸齒。

2)大便溏稀不成型,或者隔三差五便秘。

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症狀,比如疲倦無力,無精打采,特別睏乏嗜睡;既怕冷又怕熱;口乾,口苦,口臭;浮腫,眼袋下垂;腰痠關節疼痛等十幾個症狀。

溼為萬病之源,滋生百病,肥胖,便秘,腎虛......各種慢性富貴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背後的根源都和溼氣有關。

清明是養生不可錯過的時機,養生知識點:

1、早起一點

2、多動一點

3、“好色”一點

4、祛溼防寒

清明養生指南

清明這樣養生:天時地利人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