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ulet CEO姜孟君:做全球創業者的首席增長官

“Merculet不是某個垂直領域的應用產品,而是瞄準全行業想要區塊鏈化運營的全量用戶,解決用戶增長乏力的企業級痛點。”

Merculet CEO姜孟君,人稱“笨總”,原惠普中國、惠普硅谷數據管理平臺和新一代數據中心核心負責人,被中歐創業營總教頭龔焱譽為“中國的Reid Hoffman”。技術出身的他,談起項目滔滔不絕,興起之處笑得非常爽朗,這完全不同於印象中碼農的刻板形象,笨總解釋道,“這完全是被逼出來的。為了把事情做成,什麼技能都會被訓練出來”。

目前由他主導的Merculet項目致力於成為全球創業者的首席增長官,從一個第三方企業服務供應商的角色切入,瞄準各個行業的全量用戶,以區塊鏈的思維進行運營,幫助所有想要區塊鏈 的互聯網企業和區塊鏈項目實現用戶增長計劃。有意思的是,Merculet的項目願景是讓用戶注意力變得有價值、可流通。

Merculet CEO姜孟君:做全球創業者的首席增長官

一個國際範碼農的流量生意經:區塊鏈讓商業國際化變得更easy

2005年的時候,姜孟君在美國惠普工作。從一個國際化碼農的視角,他一路見證了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當下的“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發展。然而在區塊鏈之前,他從未想過會出現如此富於顛覆性的事物。在寫給Merculet社區的信中,他寫道:“區塊鏈是集數學、密碼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等眾多自然科學、應用科學甚至人文科學於一身的奇妙的存在。”

有一天,姜孟君發現一哥們兒在朋友圈寫道:“由於先入為主的想法,我可能錯過了歷史上最牛逼的一個金融發明。”姜孟君印象裡,這哥們說話從來不這麼絕對,這引起了他的好奇,於是開始了關於區塊鏈的研究。

這番研究,打開了這個國際化碼農的新世界大門。區塊鏈顛覆了他所熟知的閉環性商業動作模式,為商業的國際化之路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國際化原本是一件挺難的事情,不是誰都能參與的,可有了區塊鏈之後,普通人也可以參與到國際化的進程之中。只要你抱著做事情的心,而不是去割韭菜的心。在區塊鏈上形成龐大的信息體系,以Token作為紐帶,會有一大批人以個體的身份,自發地參與到項目的驗證、分析與貢獻之中,從而形成一種新的生產關係和信任機制。”

曾經的從業經歷,讓姜孟君對互聯網和區塊鏈擁有相當程度的瞭解。他認為,這兩種產業生態的相同之處在於:不管是PC、移動互聯網,還是區塊鏈,歸根結底都是關於流量的生意。

通證經濟模型:Token代表一套全新的運營思路和手段

在區塊鏈中,Token經濟首先改變了流量分配的模型,通過Token的綁定,把認可企業或項目價值的人直接變成了渠道——不是去通過渠道買用戶,而是直接把利益給到用戶。

那麼如果所有人都用Token化運營,還有競爭力嗎?姜孟君表示區塊鏈最顛覆的性能,不是說它的技術有多牛,而在於它給了參與者選擇差異化運營的可能。假設兩個產品是一模一樣的,但採用區塊鏈的定製化運營之後,二者的核心用戶可能完全不重疊。因為不同的Token獎勵機制,最後一定會形成不同偏好的核心圈層。從Token發出去的那一刻開始,產品的部落就已經開始形成。所以未來的商業形態中,一定是個性化的產品 Token化的運營驅動,有可能每個項目做好自己的一萬個核心用戶服務,藉助Token為驅動的運營方法,千萬級用戶體量不再會是難事。

對於在區塊鏈發展初期階段帶著海量企業和用戶上鍊,公有鏈能否承載的疑問,姜孟君認為,現在區塊鏈行業的主要問題不是缺另外一條公有鏈,而是能讓所有企業馬上上鍊,並把整個效果帶出來的一套解決方案。所以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去做這個事情。姜孟君始終認為找到一個方法,帶著整個移動互聯網的企業和用戶,一起進入區塊鏈領域,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幫到整個行業。真正的價值體現在獲得大眾認可和場景的落地上,這樣事情才會好玩。

從區塊鏈發明至今這麼多年,其領域的核心用戶也只有幾百萬,而隨隨便便拉一個互聯網企業出來,其用戶量都比這些多。公鏈的設計機制和用戶體驗都不是為互聯網級別的用戶準備的,比如礦工費、吞吐量、響應時間,升級和發佈模型而且可能還會出錯等。

不同的團隊會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和不同的價值判斷。Merculet的價值判斷是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商業閉環,讓生態豐富起來。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所以現在我們要抓到老鼠。從解決企業的增長訴求的角度上來講,區塊鏈為互聯網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增長模式。 所以區塊鏈就是做連接。雖然公鏈技術很重要,但相對於公鏈項目而言,他們更專注於去中心化、共識、分佈式算法等等。針對Merculet的解決方案,如何以最快速度打造一個互信的體系和完整的解決方案,讓企業能夠立刻去擁抱鏈擁抱增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在方案設計中並沒有只定位於純鏈,而是在一套多鏈架構之上又增加了一些協議、接口或參考實現等,能幫企業快速使用完整的解決方案。在這個基礎上,企業的剛性需求先運轉起來,然後再迭代底層技術。

讓用戶注意力價值流通不一定非得通過ICO

“我們一般不會提及知名的客戶名稱,來為Merculet背書”,“笨總”姜孟君恪守自己的原則,“目前區塊鏈世界魚龍混雜,Token比較敏感,我們希望能夠保護和幫助那些用Token實現其生態價值的企業,並且與單純為上交易所而發幣的項目做出嚴正的區分。”

目前Merculet樂於對接垂直行業的中大型規模的企業,用開箱即用的一整套Token化服務解決它生態中良性循環和用戶增量的問題。

當耳朵財經問到Token合規性的問題時,姜孟君認為Token翻譯成“通證”或者“憑證”更恰當,Merculet在做的事情是合規合法運營的,跟當下政策並不衝突。

“不可否認,大家擁抱Token時可能會有投機成分的存在,但對於我們來說,Token更代表的是一套全新的運營思路和手段。”姜孟君認為對於企業來說,首要的目標是解決生存問題、用戶增長問題,以及如何做出企業價值的問題。Merculet本身就是在利用區塊鏈的工作方式和理念,在一套互信的機制上發出一個可信的憑證,從而可以促進企業和用戶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高效合作。

“發幣,上交易所,弄幾千萬、一兩億,在整個企業的生命週期當中,並不是一個很大量的可持續循環的資金。對於正兒八經做企業的人來講,在國家強監管的情況下,冒著政策風險,去發個幣,拿來一兩千萬美金,是完全不值當的。所以那些ICO一筆錢就人間蒸發的人,他沒做企業,也不是真正的區塊鏈項目。但是我們服務的企業一定是想把自己的東西做好,這是第一訴求。而Merculet其實就相當於在一個可信的基礎設施上幫它發一個憑證而已,這憑證並不是在交易所交易的,而是在企業內部幫助它建立起一個良性的生態內循環系統。”

多鏈多資產架構!以太坊V神也這麼想過

在姜孟君看來,當下處於一個後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增長乏力,大量的預算投向渠道,但買來的卻不是核心的用戶;大量的資源也在不斷地流向如Facebook或者Google這樣的頭部企業,所有的創業者都迫切的需要一種全新的增長方式。

另外一方面,用戶的很多需求都正在覺醒:真正個性化的體驗、數據所有權的掌控、個人隱私的保護,甚至主動參與到產品當中,與自己喜愛的產品進行更好的互動等。

區塊鏈中的Token實際上是市場意志的體現。Token化運營為兩個核心問題帶來一個全新的解答:為企業擁抱區塊鏈實現有機增長,幫助用戶追求價值和自由。但是企業擁抱Token化運營存在大量的產品和技術障礙,這個待解決的迫切問題就是姜孟君找到的全球全量用戶的企業級痛點。

從Merculet最近首次披露的白皮書說明中,可以看出這套Token化解決方案的野心:開箱即用、無需任何區塊鏈知識,也不需要寫任何區塊鏈代碼,只需要幾個參數配置,就能讓企業在一天之內,具備Token化運營的能力。

“當然,我們的產品本身也能很好的支持多鏈映射。”這涉及到Merculet多鏈多資產的系統架構。有意思的是,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在一則回覆EOS的BM的帖子中,也曾提過類似的分層架構想法,而Merculet則更進一步:

1.最上層是Merculet的SAAS解決方案層:開放互聯網資產層的接口後,對接的第三方平臺或者App,都會在這裡。它解決的是數以億計的互聯網用戶接入,以及企業客戶解決方案接入的問題。

2.中間層是互聯網資產層:負責UAT(User Attention Token)和UAV(User Attention Value)的生成,UAT在企業生態閉環內的流通, 以及我們的合作伙伴自定義智能合約的執行。

3.底層是原生資產層:負責UAT的錨定和流通,支持直接面向公鏈賬本或Merculet的合作客戶將來實施在公鏈上的企業行為。目前我們的原生資產層建設在以太主網,TPS依賴於各大公鏈的TPS。

不僅限定於幫助企業內部的Token化運營,Merculet的願景,從一個更大的層面上說,是希望通過區塊鏈的互信體系,實現與其他生態企業的打通,促進價值流通,從而帶動整個移動互聯網企業和用戶快速進入區塊鏈時代的價值互聯網,重啟一個百花齊放的互聯網。

在採訪的最後,姜孟君不避諱創業的艱辛,“挑戰是巨大的”,但同時他又是十分樂觀的。“區塊鏈創業要乾的就是一個1 1>2的事情,要把全球範圍內生產關係帶進新的價值網絡,光靠我們一家也不行,甚至也不存在競爭的關係,在這個領域當中,大家聯合起來,想想怎麼從Google、Facebook手上搶生意,怎麼把原來流失掉的用戶重新拉回來。這事兒才是最緊要的。”

對於整個區塊鏈的新世界來說,Merculet正處在一個新生期,還在經歷和接受社區的考驗和挑戰。“笨總”姜孟君也在努力提升著英語專業度,瞭解各國文化,他希望把他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驗證過的用戶增量經驗複製到海外,用更專業水準的英文對話征服他見到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合作伙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