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書畫應該如何選購和保養毛筆?

中國書畫是以毛筆作為學習和創作的主要工具,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購和保養毛筆便成為學習者必須瞭解的基本常識。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三十年前,可以說並不值得專門來講;隨著社會進入以經濟為主導時期,很多商家為了賺錢,不惜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作為生產毛筆的廠家也不例外。甚至有些不生產毛筆的廠家為了錢,也做起了生產毛筆的營生,致使市場混亂、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支筆賣來沒使用幾天毛就掉完了,甚至有的買回來經溫水一泡就軟成一團,根本不能寫字畫畫。

為此,筆者也是深受其害,故而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常識,介紹給大家。

學習中國書畫應該如何選購和保養毛筆?

毛筆相傳為秦朝將軍蒙恬發明,漢代的一些毛筆實物在甘肅居延、武威、山東臨沂、湖北江陵等地與漢簡一起出土。古人做筆在選毫、裹束方面十分考究,西晉時期更是達到一個高峰,傅元、成公綏分別在《筆賦》和《棄故筆賦》裡,都有關於制筆工藝的描述:“簡修毫之奇兔,選珍皮之上翰。嘉竹挺翠,彤管含丹。纏以素枲,納以玄漆。”、“採秋毫之穎芒,加膠漆之綢繆,結三束而五重。建犀角之元管”,真可謂班匠竭巧、良工逞求!

選購毛筆首先要考慮用途,是寫字,還是畫畫?如果是寫字,還要分是寫楷書還是草書,甚至篆書。南朝宋明帝“筆別一二,簡毫專用白兔,大管豐毛,膠漆堅密;草書筆悉使長鋒,以利縱舍之便。”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學習中國書畫應該如何選購和保養毛筆?

毛筆如果以毫區分,有一毫二毫之說。一毫,指的是單純一種,或兔毫、或狼毫;二毫則是指兩種毫混使。唐代制筆以兔毫為主,大多出自宣州。歐陽通使用“二毫筆”,據說“以狸毛為筆,以兔毫覆之”;蒙恬造筆分別有“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及“狐狸為心,兔毛為副。”

羊毫、兔毫筆相對柔軟,便於練習楷書、篆書和畫畫時作為染色筆;二毫筆(兼毫)則剛柔相濟,適合寫行草,及畫畫時勾勒、皴擦。

如果按毫的長度分,可分為短鋒和長鋒(甚至特長鋒)。隋唐毛筆的筆頭短而硬,故蓄墨少而易乾枯,從普遍的情況來說,短鋒筆宜寫楷書、篆隸;長鋒易於行草。段成式說“散草尤精,能用青毫之長”,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用長鋒鼠須筆寫成的,長鋒筆與唐宋時期縱橫灑脫的新型書風相伴盛行。

學習中國書畫應該如何選購和保養毛筆?

在選購毛筆上,我認為還是選擇老字號的靠譜。從元代開始浙江湖州、嘉興一帶制筆業異軍突起、後來居上。主要材料為羊毫(也有紫毫、狼毫、雞毫),其制筆工藝精湛,有著悠久的歷史,無論初學者和書畫家可作為選擇對象。

湖筆的老字號有:善璉湖筆、北京戴月軒、賀蓮青、上海周虎臣

宣筆的老字號有:鶴岸堂、榮寶齋

筆買回來以後,使用時的保養就成為主要問題,如果保養不好,不但使用壽命不長,還不能達到隨心所欲、物盡其用的效果。

每一支毛筆好用與否,關鍵在筆尖上那幾根毛。一支鼠須筆,並不是整個筆頭都是鼠須,而是尖上的那幾根是鼠須,“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切不可將它弄彎弄斷,否則整支毛筆就廢了,筆無鋒如同劍無鋒矣!

保護一支毛筆,關鍵就是要保護好筆尖上的幾根毛,它在筆上呆的時間越長,筆的壽命就越長!

學習中國書畫應該如何選購和保養毛筆?

如何讓筆端的毫呆得更長久?說到這裡又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因工廠偷工減料致使毛筆質量普遍下降,毛筆掉毛嚴重,我想大家和我一樣頭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每次買回新筆都認真檢查它的質量,如束裹不緊,我會將筆頭取下來,在筆頭根部注膠紮緊(桃膠、牛膠,切不可用502膠),然後再安裝到筆桿插口裡,待它粘牢後再使用。

如果不是束裹不緊,先不要把筆泡開,用筆醮濃墨汗在筆頭的二分處抹上一圈,待幹後再抹一圈,反覆三五次(墨汁中有膠),放置一兩天再醮墨使用,掉毛的現象就會大大減少。

毛筆在使用過程中,在家最好不要套筆帽(外出寫生或出席活動套筆帽),讓筆上的水分儘快揮發,避免筆根處腐壞,引發掉毛的現象。

對於毛筆的選擇,除了依書體決定外,也同時兼顧自身的習性愛好,不能生搬硬套,須靈活運用,方為上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