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這面鏡子,照出品行、追求和靈魂

談到與人交往,明代何良俊記述了一件發生在家人身上的事。巡撫方雙江出巡柘林,他的兄長和弟弟一同前往拜見。不料,門人把弟弟請了進去,卻將兄長的轎子“一把扯出”。對於此事,何良俊心有不平。

“鄉官來見,皆要分別出身腳色”,方雙江向來勢利,何良俊的弟弟還是方雙江的“同榜”,明知是其兄長卻大加侮辱,可謂不知體;兄長並非不知方雙江的為人,按說該深藏遠避,見一巡撫不加益,不見亦不加損,這次自取其辱,可謂不知分;至於弟弟,兄長遭辱,應當毅然不入門,可他竟然與方雙江坐而笑談,可謂不知禮。何良俊感慨:“蓋一事而三人俱失也。”

人是社會動物,免不了要交往。交往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人的品行、追求和靈魂。與人相交,是帶著功利心,還是純潔純粹;是望上不望下,還是不分貴賤;是卑躬屈膝,還是人格平等……這些,決定了交往是積極健康的還是消極扭曲的。古人說,“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奔競夤緣,難得善終”“與人不可不察顏色,然一以承望顏色為事,則侫矣”“不得如攜手過市,見利則解攜而去”,倡導的就是有氣節、有境界的交往。

東漢末年,宗世林看不起曹操為人,不願與其來往。曹操官至司空,總攬朝政大權後,他對宗世林說:“現在是否可以跟我交往了?”宗世林回答:“松柏之志猶存。”

因為冒犯曹操,宗世林一直沒被重用,仕途不順,但他的品行卻為人所敬重。曹丕兄弟每次登門拜訪,都跪拜在他的坐榻之下,畢恭畢敬。

人際交往這面鏡子,照出品行、追求和靈魂

宗世林

唐代李舟曾道出他與齊瑛交往的複雜感受。年輕時,李齊二人關係密切。齊瑛很看重名位,官至宰相,而李舟仍是一介百姓。後來,因官場爭鬥,齊瑛被貶到夔州。就在這時,他收到了李舟的來信。李舟在信中說:“你當宰相後,跟老朋友斷絕了來往。視你為宰相而交往,好像褻瀆了咱們多年的友情;以故人朋友的身份與你交往,世俗之人又會認為我巴結你、有所求。多次想給你寫信,卻總未成行,直到今日。”想必齊瑛看了這封信,感受也是複雜的。

無壓力的交往,始於脊樑的挺拔。《尺牘新鈔》中收錄了清人梅磊寫給兒子的家書,其中一則談道:“閉門讀書與開門結客,不可偏廢。不讀書則根本不立,不結客則聞見不廣。”他雖然鼓勵兒子開門結客,但卻提出,與富人交往不可向其借錢,與貴人交往不可求其薦舉。“我既無求,則士氣自壯,而彼之驕惰亦無由生,成己亦所以成人也”,有梅磊的這種心態,交往自然會少了許多包袱。

錢鍾書曾如此評價一個“素”字:“在我一知半解的幾國語言裡,沒有比中國古語所謂‘素交’更能表出友誼的骨髓。一個‘素’字把純潔真樸的交情的本體,形容盡致……”擁有清爽的素交,前提是立己接人要嚴。只有自覺做到有境界地交往,遠離功利、勢利、唯利之交;有底線地交往,遠離違規、違紀、違法之交;有品位地交往,遠離低俗、媚俗、庸俗之交,我們才能擁有樸素而純潔、輕鬆而愉悅的美好情誼。

原文標題:《立己接人要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