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悲歌:陷落在即,李秀成死扛,洪秀全沉迷

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天国的最后哀歌,忠王李秀成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而天王洪秀全的大哥信王洪仁发,也尝到了自取灭亡的恶果。


洪秀全怪逻辑

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因太平天国纳王郜永宽等八人叛变,慕王谭绍光被刺杀,苏州失陷。

忠王李秀成退守丹阳,他意识到天京的粮源已经彻底断绝,根本不能再守,轻骑连夜回京,决心劝天王洪秀全撤退。

天京悲歌:陷落在即,李秀成死扛,洪秀全沉迷

同年十一月,忠王李秀成率数百骑亲兵回到天京,苦劝天王洪秀全与他弃城同走。

天王洪秀全对此不以为然,他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傲慢地说道:

“我奉天父、天兄命,令为天下万国独立真主,天兵众多,何惧之有?”

忠王李秀成当然知道天兵再多都不是真的,赶紧加了一句:

“粮道已绝,饥死可立待也!”

天王洪秀全根本不在乎粮道的得失,因为他已经在修仙了:

“食天生甜露,自能救饥。”

洪秀全觉得他吃百草就很好,信王洪仁发等人因早已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也趁机肆意攻击忠王李秀成,李秀成只能含泪退下。


李秀成很无奈

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再次上殿,以死请求天王洪秀全立即放弃天京,由李秀成率军护卫与遵王赖文光、扶王陈得才等人会合,占据西北以图中原。

天王洪秀全还是断然拒绝,对忠王李秀成严加斥责。无奈之下,忠王李秀成只得遵从天王洪秀全的意旨,留在天京死守。

天京悲歌:陷落在即,李秀成死扛,洪秀全沉迷

在此危急关头,信王洪仁发等人还是照样搜刮民财,忠王李秀成有形象描述:

“我到京閤城欢乐,知我出京,具(俱)各流凄(涕)。我在京,洪姓不敢逼人,不敢十分强欺城中百姓,不敢欺逼官兵。我不在城者,其满城逢屋查过,有米艮(银)物合其用,任其取用,不敢与争,日日按户查寻,男女不得安然。”

干王洪仁玕则奉诏出京,先后来到丹阳、常州、湖州等地,催兵解围,但各路太平军因天京没有粮食,都不听从调令。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清朝浙江巡抚曾国荃率军攻陷天保城,天京被合围。


天京陷落身死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见天京城内粮食将尽,奏请天王洪秀全放城中老幼妇孺出城逃生,信王洪仁发等人却派手下巡查各城门,搜净金银才给放行。

清朝浙江巡抚曾国荃安排湘军将领分别围困太平门、洪山、北固山,堵塞神策门,把玄武湖也团团围住,天京外援断绝,形势岌岌可危。

同年四月,天王洪秀全去世,忠王李秀成与众臣决定秘不发丧,拥立幼天王洪天贵福嗣位,以安定人心。

这时,天京城内太平军只有一万多人,能作战的只有三、四千人,粮食断绝,弹药也得不到补充。

清朝浙江巡抚曾国荃指挥湘军加紧围攻,沿城门掘地道攻城,忠王李秀成指挥太平军破了几十处,但无法展开反地道战。

同年五月,地保城失陷,湘军以猛烈的炮火作掩护,在太平门城根开掘地道攻城,忠王李秀成束手无策。

同年六月,清朝浙江巡抚曾国荃命湘军引爆太平门地道中的地雷,城墙倒塌了二十多丈,湘军一举攻进天京。

天京悲歌:陷落在即,李秀成死扛,洪秀全沉迷

忠王李秀成发现根本抵挡不住,带着一队亲兵,换上湘军服装,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从倒塌的城墙缺口处突围,并把自己的以强壮快速闻名的战马让给洪天贵福骑,结果洪天贵福顺利逃走,李秀成被俘。

信王洪仁发也没能逃脱,死于乱军之中。

信王洪仁发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巨王洪和元、次子崇王洪利元、三子元王洪科元、四子长王洪瑞元、五子见王洪现元、六子唐王洪瑭元、七子同王洪同元和八子次王洪锦元。


悦史君点评:信王洪仁发走了,他作恶多端,虽然天王洪秀全大哥的身份,让他荣显一时,但不义的行迹,却为人不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