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4種公路運輸模式,新零售環境下,新物流該怎麼走

整理:頭等倉刪節修改發佈

導讀:本文全文2000字,閱讀需要10分鐘,分為行業模式和行業思考兩部分,對行業現狀瞭解清晰者可直接跳到第二部分~

正文:

隨著近幾年創新創業大潮湧起,社會的浮躁不斷地滲透著全網絡、全格局,物流新玩法加速顯現,競爭手法更加迅速,你方唱罷我登臺。

面對如此迷人眼的市場,怎麼判斷哪種模式的優劣?

PART 1 四種行業模式,誰能笑到最後?

分析:4種公路運輸模式,新零售環境下,新物流該怎麼走

  • 專線聯盟們

中中物流聯盟、蘇盟物流、中通物流、陸通物流、環渤海灣甩掛運輸聯盟、通遼甩掛運輸區域合作聯盟.......

但是鬆散的結盟關係、準備不夠充分、利益劃分不均、品牌運營不易等問題顯山露水,使得這些聯盟沒有發揮出他們應有的市場效應。

於是聯盟們總結不足、重新創新,又湧現出壹米滴答、德坤、正廣通等優秀的聯盟企業,只是隨著運作的協同性、網絡的互補性、運行的開放性、文化的認同性、合作的持久性的驗證,這些聯盟企業同樣在經受著市場的驗證。

分析:4種公路運輸模式,新零售環境下,新物流該怎麼走

  • 園區平臺們

相較於聯盟的鬆散型組織,物流園區能緊緊把控園區內優質資源,聚集物流三方企業、物流公司、司機會員和三產商家等,提升物流運輸效率,大大改變運輸行業的競爭態勢和物流人的生活狀態。

但希望通過節點來整合效率的各大園區門派,又面對海量貨物,在運量持續波動、上下游不能控制的尷尬,效率怎麼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如:驛盟的園區聯盟、天地匯、卡行天下......市場在考驗著他們的商業模式,是否可以在物流節點上提高物流運行效率,仍需要市場的檢驗。

分析:4種公路運輸模式,新零售環境下,新物流該怎麼走

  • 車貨匹配的APP們

隨著“互聯網+”模式與傳統物流的結合,嘀嘀模式的刺激,車貨匹配APP軟件層出不窮,小秘、車旺、羅技、快貨運、貨大大、沙師弟、福佑卡車.......

這個市場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潛力,吸引了大大小小的玩家。

截至2017年6月,運滿滿APP總用戶規模達257萬,排在行業首位,貨車幫以175萬的用戶量排在第二位。

但市場是試金石,大部分漸漸的失去了聲音。隨著運滿滿與貨車幫的合併,市場的獨角獸產生。

成為獨角獸的滿幫集團也開始收費,並開發運滿寶增票業務,貨車幫剛剛取得保險中介服務牌照,都在為盈利模式做努力,而面對於IT領域的陌生,大部分專線對此領域顯得無從下手。

分析:4種公路運輸模式,新零售環境下,新物流該怎麼走

  • 物流+金融

在創新和前行的歷程中,金融與稅務票據是最佳的流量入口,對於整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於是隨行付、陸金所、共生平臺、中儲智運、獅橋資本……都介入了這個領域。

銀行經營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風險,與銀行不同,這些平臺最初的目標是平臺流量,就使得預測、承擔和管理風險體系設置不足。

供應鏈金融的業務主要來自於質押監管、應收賬款保理,但由於現對於銀行健全的風控體系而言,公路運輸領域的金融業務遲遲不能夠形成全套產品;信用體系不能與央行接軌、壞賬率居高不下。

其實希望一次性解決公路領域資金匱乏問題,這是不恰當的,解決資金需要遵循點滴的原則,從租賃、代收、ETC、加油、租金貸……等角度解決公路物流金融問題,還是能夠收到累累碩果的。

PART 2 新零售背景,公路運輸新思考

新零售是人、貨、場的整合,是大數據+場景+物流的流量運行模式。

新零售要求新物流有更好的消費體驗,對配送的時效、方便程度及精確度都有很高要求。

分析:4種公路運輸模式,新零售環境下,新物流該怎麼走

圖為頭等倉整理的新零售大戰分佈圖

似乎整個物流業都對於城市倉配感到困惑,不適感來自於無從下手、訂單的來源受制與流量入口,新物流的前行集中在京東、天貓這些對流量入口擁有巨大影響的平臺企業手中。

而針對於公路運輸領域,判斷一個新事物的原則:

你的公路運營模式是否可以能把效率提高20%~30%以上,或者掌握60%以上的流量入口。

新的公路運輸組合模式不管採用什麼方法:必須能把效率提高20%~30%以上,否則根本無法撼動原有的產業鏈。

公路運輸領域是基礎行業,如何判斷一個商業模式是否合理,它應該具備以下的條件:

1、效率

物流領域創新就是使得效率不斷提升,邊際成本不斷降低,所以關係到規模效應。

使規模集中在一點,然後整合產生利潤,如車貨匹配,但物流市場的B端特徵還存在信任、結算、保險等一些類問題,整合路途漫漫。

2、網絡

公路運輸具備網絡效應輻射原則。 更多的門店和前端便於集約貨源,提高服務,但建網的成本使得人望而卻步,所以產生了中國特色的加盟制,但加盟制在服務質量控制方面又缺乏管控。

3、複製

在一個地點成功不等於全面開花,公路運輸領域需要在不同地域成功的複製其產品和服務。區域壁壘就意味著對商業模式的限制,這與公路運輸的前世印象直接相關,靠打殺拼搶地盤的手法,積累第一桶金的手法形成了區域壁壘。

衡量公路運輸的模式是為了規避未來的天坑,但不意味著裹足不前。

1)那麼對於公路運輸領域的未來我們怎樣判斷:

公路運輸領域有著龐大的市場,有著盡你可能豐富的想象空間,你應該在仔細斟酌、詳細論證後,只要有30%的可行性就應該小步試錯,在嘗試中不斷調整。

2)看到未來離自己的距離,人工智能、無人機是否可以在3年後影響到你的業務流程,如果有可能,該如何應對?如果沒有實現的可能,那你關注就沒有任何意義!

3)整個公路領域管理技能是需要重新審視的:你有再好的創新模式也需要一個強大的管理能力,大多數創新失敗都是因為管理能力缺失。燒了多少錢,怎麼考核,怎樣內審,尤其是對於加盟製為核心的公路領域,將整個鏈條的管理控制在企業可控的範圍內,是成功的關鍵,也是現階段公路運輸領域的短板。

公路運輸從業者,必須每天從外界獲取大量的信息,比如節點型企業的變化,園區的變化、順豐三通一達在快運上的舉措,京東雲倉的推進速度,盒馬生鮮的物流渠道,小雨金融、陸金所、共生的利率,中儲智運的稅點........

這些信息敦促你不斷地調整自己內心的模型和平衡點。 在公路運輸領域裡與時俱進,在不遠的將來找到立足點。

1.6億倉庫資源,頭等倉,讓租倉更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