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摸金校尉如何從地表植物來判斷地下是否有古墓呢?

在決定打探洞之前,也就是下洛陽鏟之前,還有一個觀察的過程:即如何從地表植被來判斷地下是否有古墓,這是盜墓賊必須要學會的。試想,青山處處埋屍骨,總不能隨處打探洞吧,像野外地質勘察一樣隨便動土,那不早被人發現抓住,還能容你去“探地雷”?


看看摸金校尉如何從地表植物來判斷地下是否有古墓呢?

清末南派盜墓高手焦四,就是這方面的高手,他的絕招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絕就是“看”——“觀草色泥痕”。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個字,但其技術含量卻十分豐富,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會和掌握的,要給師傅“提包”幾年。“觀草色”,就是觀察地表的植被生長情況,如果附近的地上植被生長不好,草色枯黃,就要注意了,如果地下有古墓,特別是秦漢以前的大墓,往往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當地正是古代墓葬區,這判斷基本上就不用懷疑了。
看看摸金校尉如何從地表植物來判斷地下是否有古墓呢?

為什麼有古墓不長草,或是長不好?古人尋穴和造墓的技藝均很高超,某學者曾經採訪過一位大陸核專家,他們在尋找核廢料的庫址和封存核廢料時,便曾以秦漢時期的古墓作為標本,作了深入研究。發現,古墓所在地方地下水位很低,一般情況下地下水和雨水都很難滲進墓穴。再進一步研究,還與封土的方式有直接關係。原來古人將棺材埋葬時,並非用普通的土,而是使用了乾燥的木碳、粘稠的白膏泥、以石灰為主的三合土,由下向上,由裡及外,逐層覆蓋、回填、夯實。
看看摸金校尉如何從地表植物來判斷地下是否有古墓呢?

由於此土經過人工處理,土壤板結,根本就沒有肥,土壤中的水份含量很低,故而植物很難生長。還以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為例,此墓的地表植被就是這樣,此墓坐落在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城南5公里處的南指揮村。墓址及四周,不管春夏時節,也不管雨季旱季,莊稼就是長不好,成了一塊沒有人願意耕種的荒地。古墓上草長不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可能與墓中過多地使用了硃砂、石膽、雄黃、礬石、磁石、礜(yù)石這些有毒性的金石之物。
看看摸金校尉如何從地表植物來判斷地下是否有古墓呢?

古人常用這些“毒石”來煉丹藥,魏晉及以前時代的人特別喜歡服用,名為“五石散”,文雅地說法是“仙丹”,秦始皇尋找的“長生不老藥”,也可能就是這玩意兒。此藥實際是壯陽的春藥,服用後渾身發熱,下身也有生理反應,服後要吃冷食,要穿著木屐,穿寬鬆的衣服,以免藥性發作損傷皮質。還要披頭散髮,以方便體內毒氣散發,名為“行散”。時間一長,隨葬的這些“毒石”的毒素也會隨氣揮散到地表,影響地表植被生長,甚至會把植被“燒”黃,致枯死。
看看摸金校尉如何從地表植物來判斷地下是否有古墓呢?

有古墓的地方植被生長不好焦四“觀草色”,找古墓的原理就在這裡。這一招其實最不神秘,早在曹操的三國時期就有人知道了。《太平廣記·墓冢》(卷三百八十九)“王粲”條,便記載過這樣一則故事,魏武帝北征烏桓時,登上山嶺遠望,發現有一片山岡寸草不生。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據此認為,這個地方埋有古墓。而且推定,墓主在世的時候,曾服用過生礜石,時間長了,毒氣揮發出來,導致地面寸草不長。魏武帝將信將疑,讓人掘開一下,下面果然有座大墓,裡面填滿礜石。
看看摸金校尉如何從地表植物來判斷地下是否有古墓呢?

王粲的神奇判斷也透露出,魏晉時士族喜歡服用“五石散”的情況,不然,王粲也不會有此“經驗之談”。當然,地下有古墓也不定就是植被長不好,有的情況正好相反,植被長得特別好,需要結合地形來判斷。反正,地下有古墓,地表植被的生長情況呈異常現象。
看看摸金校尉如何從地表植物來判斷地下是否有古墓呢?

風雪之後 ,如果在冬天,地面沒有植被,則要採取另一套判斷方法。在下雨下雪天,由於古墓所在的地層溫度與地面水吸收速度,與周邊地塊不同,根據雪、水融化情況,也可以看出來。有古墓的地方如果是平地,雪層較容易形成,潮溼速度卻比其它地方慢;如果地面高窪不平,或是有一定的海拔,這便更好判斷了,讓風一吹,積雪很難形成,看得更清楚了。這些情況在剛下雪下雨的時候,表現特別明顯。所以,過去有經驗的盜墓賊都會選擇這個時候出來“拾糞”,或是披上雨具出村頭“看大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