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金融业务线领衔探索 区块链“拿着锤子在找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BAT的区块链探索主要都由金融业务线牵头进行。不过,在专家看来,目前区块链的金融场景应用仍多囿于非核心项目,并受限于制度、技术规则、改造成本等多重障碍。区块链“拿着锤子在找钉”,规模化应用仍需等待。

李丰认为,真正要在区块链领域做出价值,应该专注两方面:一是解决区块链应用的核心技术问题,包括存储等;二是解决如何将技术与应用场景相嫁接。而这正是度小满金融区块链实验室的重点任务。

BAT金融业务线领衔探索 区块链“拿着锤子在找钉”

据介绍,目前度小满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涉及消费金融ABS、区块链游戏莱茨狗、区块链服务平台等近10个场景。

此外,莱茨狗是度小满金融推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宠物,主要是为了让更多普通人了解区块链,目前已经积累了超过600万用户,平均日活跃用户超过50万。李丰透露,目前莱茨狗的区块链网络仍未对外开放,度小满金融希望以此先培养自己的运维能力。在企业端客户(to B)领域,度小满金融则在探索区块链云能力的输出。

金融场景领衔区块链技术试应用

目前BAT的区块链探索均主要由金融业务线牵头进行。其中,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两年多前开始组建团队研发区块链,并已经把区块链技术用在公益、食品安全溯源上。腾讯今年4月发布“腾讯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在数字资产、物流信息、法务存证、公益寻人等场景有所应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韩涵认为,目前区块链技术适合的场景除了数字货币外,仍比较少见,处在“拿着锤子在找钉”的阶段。虽然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金融企业已经开始在部分项目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但多半属于非核心项目,因为一旦涉及传统核心项目,现实业务与制度、技术规则等障碍便横亘于前。

尽管如此,区块链的前沿探索仍得到了企业和地方的高度关注。6月12日,上海成立市级的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专注于研究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和创新应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生产制造、交通物流、金融交易、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新华社曾经发文称科技公司纷纷入场布局,然而炒作之风、自身的技术性能等问题仍制约着区块链的发展,要推出“爆款”应用尚需时日。深圳一家从事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研发的公司负责人表示,“从2017年来看,从事区块链应用研发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不赚钱;炒币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有机会一夜暴富。”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区块链最有可能首先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出现成熟的应用,不过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能成为另一个“爆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2017年收到的区块链技术专利申请中,中国申请量最多。汤森路透从该组织收集的数据显示,2017年406项专利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共提交了225项区块链专利,其次是美国(91)和澳大利亚的(13);区块链专利排名前9位申请人中,中国公司占6位。区块链技术专利的申请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区块链的发展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