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還能“黑”誰?

共享經濟還能“黑”誰?

共享經濟還能“黑”誰?

最近小黃車事件不斷刷屏,共享經濟自從將小藍車黑倒了,現在也即將輪到小黃車了嗎?6月1日,有消息稱ofo由於資金鍊緊張,總部已經開始大規模裁員,同時高管層變動劇烈,曾任COO的張嚴琪離職,由他帶領的海外事業部業已解散。雖然事後ofo公關部的回覆是:虛假消息,(公司運轉)一切正常。但讓人不禁開始反思共享經濟還有前途嗎?

眾所周知,近兩三年以來,在國家大力倡導培育新動能的宏觀背景下,“共享經濟”從中國“火”至全球。但現在面臨諸多問題,到底是模式出了問題,還是運營中走偏了方向?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睡眠艙……近幾年的時間,共享經濟高速發展。但試問,這一切“共享”真的都得到了光明的未來,搭上了發展的順風車嗎?國家信息中心報告顯示,中國共享經濟行業的融資規模有1700億,享受共享經濟的消費者達到6億人,參與共享經濟的服務者超過了6000萬人,預估在2020年,行業的市場容量相當於中國GDP的10%。據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共享經濟還將保持40%的高速增長。因此依然有眾多企業試圖在“共享經濟”這個新模式下分杯羹,而作為一直存在中國的傳統行業茶行業也不免為之心動,共享經濟能為茶行業帶來新變化,走向新領域也就成為了眾多茶商的新期待。

共享經濟還能“黑”誰?

但是2017年就有26家共享企業倒閉(加上停業的企業將近50家),其中,2016年成立、運營不足一年就倒閉的企業達到9家,達到1/3。涉入“共享經濟”這個模式的企業眾多,倒下的也眾多,那麼茶行業還要繼續和“共享經濟”這個大眾看好卻也“黑”倒了一批企業的經濟模式與虎謀皮嗎? 然而,從技術及理想化商業模型來看,茶行業的共享,並非是一條走不通的道兒。各類共享茶葉、共享茶園等早已出現,但是茶行業在“共享經濟”下真的走得通嗎?會不會又是下一個小藍車或者下一個小黃車?共享經濟已經黑掉了一批又一批企業,那麼走入共享經濟領域的茶行業會是下一個嗎?

共享經濟還能“黑”誰?

茶作為一種被賦予社交、傳承、藝術文化內涵的飲品,更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如果抓住“人”的要素,構建以茶為媒的互聯網+社會,那麼“茶”與“共享”兩者可以產生如何的“化學反應”呢?新興的共享經濟模式又是否能帶領傳統茶行業打破現有瓶頸,走向一片茶行業的新藍海呢?6月21日的白沙溪大師工坊將為各位做出詳細介紹,看看這次茶行業是否會被共享經濟“黑”倒的下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