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區岐嶺鄉蒲山村:村莊靚了 村民富了

永定区岐岭乡蒲山村:村庄靓了 村民富了

這是美麗的蒲山村航拍圖。

永定區岐嶺鄉蒲山村位於金豐大山腳下,整個行政村包含松嶺、塘下兩個自然村,都是革命基點村。在革命戰爭年代,蒲山村人民從黨組織的建立開始直至永定解放,一直堅持鬥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紅旗不倒”黨支部

1932年春,敵人對岐嶺地區的控制仍然很嚴。為了恢復金豐地區的鬥爭局面,永定縣委任命陳德盛和黃育山為特派員到岐嶺開展工作,他們到了以後,首先整頓和發展蒲山村黨員,在蒲山仙子坑恢復成立了蒲山黨支部。後來金豐游擊隊在岐嶺成立。

金豐游擊隊建立後,蒲山基點村的群眾積極支持和配合他們的行動,為他們探聽情報,提供米、菜和生活用品,支持他們在金豐大山附近鄉村開展打土豪、籌款子、襲擊地方民團等遊擊活動。在開張抗日救亡運動中,蒲山黨支部還動員民眾合辦了井龍民校,校址設在蒲山松嶺“樹德樓”,同時,還辦起了婦女夜校。

1938年,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後,永定縣委基幹武裝的武器既少又舊,為了組織維修,以實際行動支援抗戰,縣委書記馬發賢指示蒲山黨支部開辦兵工廠。為了開辦兵工廠,蒲山黨支部首先在下山橋子頭開店鋪做生意。店鋪開張後,又馬上投入籌辦兵工廠,支部書記陳樹彩任廠長。但這個行動也被國民黨頑固派所不容,他們經常派人來騷擾,該廠僅辦了一個多月。但修好的槍支彈藥卻武裝了縣委武裝基幹人員,為以後開展武裝反頑自衛鬥爭奠定了基礎。

在漫長的革命鬥爭中,蒲山村人民有一大批人參加革命鬥爭,他們當中,有的參加紅軍游擊隊,有的長期做好支持和接頭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的工作等。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被評定為“五老”人員有的21人。解放後,蒲山黨支部被黨和人們譽為“紅旗不倒”的支部。

群眾增收鄉村靚

漫步於鄉間小道,一幢幢房舍錯落有致地點綴在山水之間,一條條生態路縱橫交錯直抵農戶家門。茶餘飯後,不少村民在家門口的農民公園散步、休閒、跳舞、聊天,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

過去,蒲山村的群眾大都靠種水稻為生,部分群眾種些傳統的紅柿,增收渠道十分有限,不少村民紛紛到外地打工、經商。為了發展生產,拓展就業門路,2013年,村裡引進塑料製品廠,目前該廠年產值可達到1600萬元,解決了不少村民就業問題。同時,村裡還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種養業,目前全村種植紅柿800多畝、蜜柚100多畝、“六月紅”芋100多畝,其中部分紅柿種植戶對傳統紅柿果園進行改造提升,發展“太秋甜柿”等新品種種植,有12戶烤煙種植大戶還到外地租地種植烤煙。

生活條件變好了,村裡想著改善人居環境。近年來,村“兩委”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投入400餘萬元,修建了1000多米的生態防洪堤,不但有效防洪,也成為村莊一道亮麗的風景。同時投資80多萬元,建設佔地4000多平方米的農民公園,並配有涼亭、遊步道、停車場等,成為村民休閒的好去處。此外,還投入上百萬元,實施村內道路硬化;投入20多萬元建設村幸福院。

“未來我們將依託毗鄰土樓景區和‘牛牯撲’紅色景區的優勢,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和‘農家樂’等服務業,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渠道。”村黨支部書記陳樹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