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太和殿和乾清宮的內景照片,立太子的密詔就藏在此塊匾後面

太和殿,也叫金鑾殿。建於明永樂年間,初稱奉天殿、嘉靖改皇極殿,順治再改為今名。太和殿在建成之後屢毀,現在在北京故宮看到的是康熙年間重建的。

1901年太和殿和乾清宮的內景照片,立太子的密詔就藏在此塊匾後面

1901年太和殿和乾清宮的內景照片,立太子的密詔就藏在此塊匾後面

太和殿的主要功能是用來舉辦各種國家及皇帝大典。比如元旦、冬至,皇帝登基、大婚、生日等等重大節日,皇帝在此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1901年太和殿和乾清宮的內景照片,立太子的密詔就藏在此塊匾後面

1901年太和殿和乾清宮的內景照片,立太子的密詔就藏在此塊匾後面

太和殿正中央高懸”建極綏猷“牌匾,建極綏猷的意思為:天子承擔上對皇天、下對庶民的雙重神聖使命,既須承天而建立法則,又要撫民而順應大道。此字為乾隆皇帝所寫,後在袁世凱稱帝下,換下來,不為所終。現在我們在故宮看到是這個牌匾,是仿製的。

乾清宮,是明朝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的寢宮,雍正後這裡即作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

1901年太和殿和乾清宮的內景照片,立太子的密詔就藏在此塊匾後面

乾清宮正殿高懸著由清代順治皇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這個匾大家很熟悉。雍正害怕康熙末年九龍奪嫡事件重演,建立了秘密立儲制,生前不公開立太子,寫了兩份立儲文書,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後。待皇帝死後,由顧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儲匣”,和皇帝秘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核實後宣讀皇位的繼承人。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寶座的。

1901年太和殿和乾清宮的內景照片,立太子的密詔就藏在此塊匾後面

這些照片由美國著名旅行家Burton Holmes在 1901來中國所拍攝的,當時正值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慈禧等皇室人員西逃,故宮落入八國聯軍手中。因此他才有機會進入到故宮內,並拍攝這些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