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動將科研成果送給百姓,這所985高校教授被農業農村部感謝

糧食問題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確保糧食生產穩定是解決糧食問題的重要著力點。科學種田,改造中、低產田,改善糧食種子品種,培育新種,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一大批農業科學家、專家學者俯首在田間地頭,用汗水澆灌禾苗,為國家糧食生產做出貢獻。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保軍教授收到了一封來自國家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的感謝信。信中言語雖然樸素,但是字裡行間滲透著國家農業農村部對農業科學工作者的最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感謝信全文如下:

用行動將科研成果送給百姓,這所985高校教授被農業農村部感謝

這封感謝信中寫到:“近些年來,您作為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圍繞糧食和農業穩定發展,以決策諮詢、服務生產為己任,常年腳踏在鄉村、工作在田頭,不辭辛苦、真情付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百姓家,共同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糧食豐收有您的功勞、綠色發展有您的貢獻。在此,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對您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用行動將科研成果送給百姓,這所985高校教授被農業農村部感謝

(張保軍教授資料圖)

的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百姓家”。張保軍教授作為陝西省政協委員、民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委員會副主委、作物栽培專家。多年來,張保軍教授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多次在省政協有關會議上就霧霾治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糧食生產立法等問題建言獻策,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

事實上,在不久之前,農業部辦公廳也曾專門發來感謝信,對張保軍教授在全國小麥生產和糧食生產中所作的貢獻致謝。“民為國本,食為民天”張保軍教授胸懷天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研究成果,在為國家糧食生產問題中奉獻自己的精神正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精神的傳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將繼續緊扣“三農”發展主題,心懷社稷,情繫蒼生,承遠古農神后稷之志,行當代“教民稼穡”之為,堅持走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道路,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科教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突出貢獻。

用行動將科研成果送給百姓,這所985高校教授被農業農村部感謝

新聞小貼士:

張保軍,男,1960年5月生,教授,任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陝西省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獎評委、中國農學會農業產業化分會理事、作物學會栽培研究會委員、國家楊陵星火培訓中心諮詢專家、陝西省科協講師團團員、民盟陝西省委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咸陽市農技諮詢服務專家顧問組成員。1983年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工作至今,研究領域為農學,研究方向為作物高效栽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