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又名老人節,定於每年農曆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 “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名重陽,也叫重九。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由於九月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人們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等活動。重陽節與除夕、清明、中元三節均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傳統節日|重陽節

傳統節日|重陽節

《呂氏春秋二十六卷附考四庫提要辯證補正》 (秦)呂不韋輯 經訓堂業書 清乾隆畢沅校刊本(選自《漢籍

漢代時,《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就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飲宴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傳統節日|重陽節

傳統節日|重陽節

《西京雜記》六卷 (晉)葛洪撰 民國二十□年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校勘景排印(選自《漢籍數字圖書館》)

傳統節日|重陽節

傳統節日|重陽節

《荊楚歲時記一卷》 (梁)宗懍撰 寶顏堂秘笈 明萬曆陳繼儒輯刊本(選自《漢籍數字圖書館》)

重陽節的習俗

登高旅遊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傳統節日|重陽節

龍山落帽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傳統節日|重陽節

《遵生八箋》(明)弦雪居重訂 高濂編次 鍾惺校閱 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選自《漢籍數字圖書館》)

傳統節日|重陽節

《遵生八箋》(明)高濂撰 鍾惺校閱 弦雪居重訂本(選自《漢籍數字圖書館》)

佩茱萸

古代有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傳統節日|重陽節

佩茱萸

簪菊花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習慣。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宋代,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習慣。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傳統節日|重陽節

簪菊花

吃重陽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慄、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

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