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場硝煙瀰漫,通常以5種方式處理屍體,其中一種比較 噁心

一是火化

古代戰場硝煙瀰漫,通常以5種方式處理屍體,其中一種比較 噁心

火葬在古代戰場上也很常見,它可以很好地避免屍體腐爛帶來的瘟疫。據歷史記錄,早在冷兵器的戰國時,這種方式就有了,但當時的火化被認為是一種恥辱方式和懲罰方式。戰後發生的大部分火災是敵人的屍體,對敵人表現出侮辱。284年,炎軍在齊國圍攻即墨,在城外挖掘一個大屍坑,焚燒死去的敵人屍體。即墨人從城牆上看到後,紛紛哭起來,一個個的憤怒出戰,由此可見,火化敵人屍體是多麼大的侮辱。

二是挖坑埋土

古代戰場硝煙瀰漫,通常以5種方式處理屍體,其中一種比較 噁心

清理戰場往往是勝利者的事。古人最常見的做法是在戰後將屍體埋在戰場上。挖一個超大坑,將所有屍體扔進去,然後用土把它們埋起來,這種方法被廣泛使用。從各個地方出土的各種骨坑和萬人坑中是可以看出的,河南義馬百人坑等著名戰場比較有名。

三是無人收屍體

古代戰場硝煙瀰漫,通常以5種方式處理屍體,其中一種比較 噁心

有一種光到處打仗不佔領地盤軍隊,死後屍體拋屍荒野了,畢竟戰爭只能屬於勝利的一方。因此,失敗者的屍體只能在野外飄著,讓別的野生動物吃掉。

四是築京觀

古代戰場硝煙瀰漫,通常以5種方式處理屍體,其中一種比較 噁心

挖掘坑有點麻煩,所以古人也想出了一種比較省事東西的方法 ——築京觀就是"骷髏臺"。把堆放路兩邊敵軍的屍體,然後用土壓緊屍體,建造巨大的金字塔形山丘,來表示戰鬥的軍功。關於京觀在各種歷史檔案中的記錄並不多。這種做法到大清的才被廢掉,改成了打完仗之後直接把掉,屍體不分敵我公平對待。

五是被吃掉

古代戰場硝煙瀰漫,通常以5種方式處理屍體,其中一種比較 噁心

有時候,還有一種更噁心的處理屍體的方法。就是把屍體當做自己的糧食,因為打仗的人四處奔波難免缺水斷糧的事,雖然這種殘酷的做法在歷史的記載上很少見,但是它是真實有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