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一己之力振興一個士族把持朝政十餘年,卻在死後才當上皇帝

魏晉時期是士族最為龐大繁盛的時期,王謝兩家便是其中代表。然而還有一些其它的士族,比王謝風流更加讓人唏噓感嘆。

合抱之木起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一個大家族的興盛從來都不是一代人的努力,而是經過好幾代人的不懈奮鬥,才最終有了輝煌的局面。著名如王謝之家,也是經過好幾代的積累,然而在魏晉時期,卻有這麼一個人,僅憑一人之力,便振興了一個世家大族。他就是桓溫。

他以一己之力振興一個士族把持朝政十餘年,卻在死後才當上皇帝

桓溫,(312-373),字元子,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桓溫少年喪父,但天資過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報了殺父之仇,雖年少時混跡於茅廬市井,但經過自己的努力,最後娶了南康長公主為妻,還加拜輔國將軍,把持朝政十餘年!

東晉末期,戰亂頻仍,桓溫也參加過許多次戰役,比較著名的有平蜀地,伐前秦,攻壽春,一步一步,逐漸登上權力的巔峰。

桓溫有野心是不可否認的,因為他少年時期就說道,“一個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應該遺臭萬年。”這是桓溫的觀點,他認為即使無論是好是壞,他都希望史書上有他的一筆,而不是默默無聞地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對於桓溫,同時代很多人的評價都是聰穎異常,英略過人。他也把持了朝政十餘年,期間簡文帝形同虛設,甚至還非常害怕桓溫哪一天會廢掉他。但是桓溫始終沒有。

他以一己之力振興一個士族把持朝政十餘年,卻在死後才當上皇帝

簡文帝繼位後,封桓溫為丞相,留其在京師輔政,而桓溫竟然嚴詞拒絕,還帶著兵馬還鎮姑孰,後來簡文帝一再命人請桓溫入京,甚至還有謝安、王坦之等,但是桓溫都拒絕了。

你說他沒有稱帝的野心嗎?那可未必!且看他平日作為,就知道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野心家,可是為什麼他一直推辭不肯入京呢?有這麼一種答案。

後人在研究桓溫時,發現此人性格極為謹慎,謹慎到過了頭,於是很多事情就錯失時機,除了在多次戰爭中由於過於謹慎導致了延誤戰機,更是在帝位的攫取上也犯了這種錯誤。他執著於九錫之禮,想讓晉孝武帝為他賜禮,然而謝安等人以各種理由拖延此事。那時桓溫已經病重,由於謝安的緩兵之計,桓溫最終到死也沒能當上皇帝,不可不令人唏噓!

他以一己之力振興一個士族把持朝政十餘年,卻在死後才當上皇帝

不過尚好,他的最為疼愛的小兒子桓玄繼承他的遺志,廢晉立楚,建立起桓楚王朝,濃厚追封父親桓溫為宣武皇帝,廟號太祖。這也算是另一種程度上的稱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