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老板和下属的关系,怎样才算是达到最佳状态?历来老板和员工的关系都是非常复杂,两者关系虽建立在一纸契约之上,但仍然不乏相爱相杀的状况发生。摒弃雇主与被雇者的身份,老板与下属之间什么状态才算正常合理?
1.谈话时和员工保持距离。
2.和员工吃饭时尽可能不聊工作议题。
3.下班后不接非直接下属的电话。
4.对员工的生活问题“定期过问”,而不是“随时过问”。
5.每月与员工开玩笑的次数不超过三次。这五个习惯让我与手下保持了很好的距离,有了距离并不等于关系疏离,在十几年的漫长工作中,我与我的团队成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什么它们如此有效?因为可以让你与员工的关系始终保持在不近不远的程度上。这就使得员工对你既有敬畏、崇拜,又不会失去了新鲜感。
老板和下属就像一只“刺猬”和一群“刺猬”挤在一间大房子内,这会让你想起刺猬法则:它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怎么也睡不舒服,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紧挨在一块,反而无法睡得安宁。几经折腾以后,刺猬们无奈地拉开一段距离,尽管外面寒风呼呼,可困极的它们却依然可以香甜入睡。
在合适的距离上,既可以保温,又不至于互相刺到,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也适用于团队人脉的处理。我在多年的研发和培训经历中发现,领导者要搞好工作,最好与下属“亲密有间”。
如果你总是与下属亲密无间地相处,称兄道弟、吃喝不分,容易混淆上下级关系,让你在工作中丧失最基本的原则。
戴高乐是拿捏与下属之间距离的大师级人物。在任职法国总统期间,他直接下属的所有机构人员没有人为他工作超过两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对任何一个下属的依赖都可能导致未来的危险。领导应该如何与下属保持最佳的距离呢?
如果你只有一名手下
显然假如只有一名手下,怎样处理双方的关系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有很多中小型公司的部门人员比较少,“一将领一兵”打天下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样的条件下,领导和下属之间很难有绝对的工作和私人区分,关系更趋于互帮互助的朋友。管理上的简单,同时往往也伴随着绩效制度的失效,因为双方的距离很近,关系定位不清,员工会有点拿上司不当领导的想法。而上司呢,又不好意思催促,顶多是用轻松的语气提醒一下,比如:小王我交待你那事儿别忘了!下属因为感觉不到监督和压力,经常就忽略了领导布置的任务。
如果你目前正处于这样的管理情况,从交际上拉开距离已经不太容易,但从现在起,要注意保持与下属的心理距离。工作的时候不要牵扯私人问题,特别是个人的一些隐私,要做到不讲、不问、不说。慢慢地,员工便会领悟到:他是我的领导,我是他的下属,我们之间是纯粹的工作关系。
如果你有一个十人之内的小团队
这种情况往往比“两人组”复杂很多——8-10名下属比只有1名下属的关系更难处理,特别是当他们和你同处一个办公室工作时。你与任何一个下属的交流都在这个狭小、公开的环境内,你们之间的谈话会被每个人关注。注意观察,你可能会看到你的下属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划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小圈子。
另一种更糟糕的情况是:团队里最难管理的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对抗力量,你作为老板,戏剧性地被这几个人孤立了。那你需要做什么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内部立刻形成一场竞争,比如要在组织里设立一个项目主管。这个时候,阵营的整体利益被拆解,形成个人利益争夺,你可以借机会找到那个平衡点,打破员工与你的对抗。
不过,当这种对抗阵营出现的时候,你就要提起注意,因为你的管理工作一定存在着某些疏忽。比如工作分配的合理性、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指标等等。你要做的不是粉碎这个阵营,而是平衡你和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否则,你将一直陷入被动的怪圈里,给管理工作造成很多困扰。
如果你管着几十上百个人
几十人的团队在大公司非常正常,这时的领导者只需要按规章制度办事,演好这个职位赋予你的角色就行了。因为较大的团队最注重的就是专业性和程序化,一切工作都已经形成一种模式,也得到了所有员工的认可,你要做的很多工作都与维护管理者权威相关。这种情况下,你与员工的距离就变得很重要,绝对不可太近,如此才能体现你的领导者权威。
不过,如果你想要与员工保持成熟的感情维系,可以在工作之余,适当关心一下员工的生活,体察员工内心的想法,展示你平易近人的一面。如此一来,员工会很容易摆正自己的位置,工作中会尊敬你,但在私下又觉得你很亲切,对你产生非常好的印象。
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刻,你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过近,就像是把放大镜交到了别人的手上,你的缺点更容易暴露出来,影响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甚至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落差,感觉比较失望。
总的来说,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没有什么定论,因为这还涉及管理者的性别、团队的性质、下属的行事作风等其他因素。但是刺猬法则可以拿来作为一个总的参考,无论你和下属保持什么样的距离,都要以舒适、温暖为宜。
閱讀更多 盯盯學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