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高產田,一年600都沒人包,為啥現在包地的少了?

前段時間,筆者到老家幫忙割麥,看到旁邊一塊麥地裡,將熟的小麥長滿了雜草。

農村高產田,一年600都沒人包,為啥現在包地的少了?

原來,這是一個包地戶,租別人的地,前幾年都種的是菸葉。到了合同最後一年,聽說以後不打算租了,所以乾脆改成麥子,也不怎麼管理了,所以麥地裡滿是雜草。

除了這個大戶,村子北邊一個搞合作社的,包了上百畝地的,今年也要開始“撤”。有村民包給他的地,今年合同到期,就不再續租了。

像這樣包地種的大戶,包了幾年就不幹了,甚至合同還沒到期就不包了的,在農村越來越多。

農村高產田,一年600都沒人包,為啥現在包地的少了?

但前幾年,農村剛興起包地時的情況,卻與現在截然相反。那時候很多人搶著包地,一個村子就能出兩三個包地的。在這些包地戶的帶動下,村子裡的土地租金都比往年上漲了不少。那時候畝產1000斤小麥的地,包出去一年的價格曾普遍達到1000元。

為啥以前很多人搶著包地種,現在卻都紛紛不幹了呢?

1、缺乏長期規劃,盲目種植

每年一到收穫期,總會有不少地方傳來農產品滯銷的消息。這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規劃導致的,農戶個人如此,損失還小,但種植大戶這樣,損失可就大了。

農村高產田,一年600都沒人包,為啥現在包地的少了?

有的大戶只想著多拿地,把精力大都放在找農民租地上,沒有做好總體規劃。等到地租好了,一看別的大戶種啥發財了,也跟著種,結果第二年行情不好,就賠錢了。

流轉土地搞種植,像小農戶一樣盲目,賺錢簡直就靠碰運氣。作為流轉方,要考慮的,可遠不僅僅是租地種地,更要考慮市場、銷路等問題。

2、主要是奔著補貼去的

這部分人還真有,流轉土地主要是為拿補貼,種植倒成了其次。因為這幾年國家大力支持農村土地流轉,給了很多優惠政策和補貼。

農村高產田,一年600都沒人包,為啥現在包地的少了?

流轉大戶能拿的補貼,比一般小農戶要多很多,不僅項目多,金額也不小。有的地方對流轉大戶給予流轉獎勵,流轉合同3年以上,達到規定畝數,每畝都有獎勵,有一畝100的,還有更多的。

除了這項,還有農機補貼、深耕深松補貼、秸稈綜合利用補貼等等,很多都是大戶才能領的。

還有的人為了多拿補貼,想起了歪點子,通過各種手段騙取各項補貼。一旦補貼到手,合同到期他們肯定就會退包。

現在,隨著土地流轉戶陸續退租,筆者老家的地就不好租了。聽說現在降到每年六七百元一畝,也很難租出去。轉了一圈,地還得自己種。

你們那裡,這樣的包地大戶,現在還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