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歷史文化

前序

中國傳統文化在經過了幾千年的涅槃重生後,依然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就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基因特別強大。我們信仰文化,是因為文化能夠培育我們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我們敬畏歷史,則關乎到我們人品與德性的塑造。

(一)

重慶是一座歷史悠久、歷經滄桑、英勇不屈和充滿朝氣活力之城。北宋崇寧(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趙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為光宗皇帝,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定重慶為戰時首都和永久陪都,新中國成立初期為西南大區駐地和中央直轄市,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掛牌。重慶至此在歷史上第3次成為直轄市。

(二)

(三)

追尋歷史,不忘歷史文化,就得了解歷史,就得學習和繼承歷史文化。在追尋的過程中,感知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有了濃濃的情,回望歷史,感悟情懷。堅持不懈,不斷提高,敬畏歷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通遠門,明洪武中期(朱元璋統治時期),戴鼎築重慶母城九開八閉十七道城門,歷經600年。重慶通遠門自建成以來發生過兩場慘烈的戰事,在通遠門的浮雕上有相關記載:張珏死守通遠門。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釣魚城戰死後,蒙軍退回草原,1271年,忽必烈建元,1276年攻入臨安南宋滅亡。1278年強攻重慶,守將張珏抗擊元軍,血濺通遠門。張獻忠破通遠門。公元1644年,明崇禎17年,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率60萬軍馬,圍攻重慶。經6天激戰,終攻破通遠門,佔領川東要塞。特別是後一場戰爭,由於死傷過多,使通遠門外七星崗一帶由此成為“亂葬崗”,這就是後來《重慶歌》裡“通遠門,鑼鼓響,看埋死人”述說的一段重慶掌故,到如今在重慶人划拳行酒令時 還有“七星崗鬧鬼”一說。如今通遠門已經被政府修建為遺址公園。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菩提金剛塔位於觀音巖附近(中國銀行重慶分行對面),就像一個入定的老僧,隱居並禪坐於市井一隅,任憑人來人往,雲捲雲舒,滄海桑田,我自巋然不動。

金剛塔的修建是在西藏洛那活佛指導下進行的,所以有很濃郁的藏式白塔風格。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傳說當年張獻忠攻下重慶城後殺人無數,暴屍於七星崗。重慶城區擴大後,七星崗一帶常鬧鬼,於是請來喇嘛祈禱誦經,並修建藏式菩提金剛塔,超渡和安撫亡魂。 所以,這是用於超度、安寧、消災的金剛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王瓚緒公館舊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金湯街64號,現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內。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王瓚緒(1886——1960),字柴泥,號治易,別號屋園居士,生於1885年5月9日,出生在四川省西充縣觀音鄉大磉磴村『今西充縣的晉城鎮程真宮村』。勸年受業於舉人,考取秀才。喜書法,作律絕,好收藏圖籍。於1905年考取秀才,1907年考入四川軍事講習所,次年春轉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與劉湘、楊森、鮮英等同學。在軍閥混戰中,王纘緒先後任過旅長、師長、軍長,抗日戰爭中又任過四川省主席,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重慶衛戍區司令等諸多顯職,是個聲名赫赫的風雲人物。

1949年12月在成都起義,後任新中國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四川省博物館館子,他所創立的巴蜀小學、巴蜀中學至今仍是重慶名校。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唐式遵公館,位於渝中區金湯街80號,公館既有中式樓宇的古樸,又兼具西洋公館的氣派,造型別致,古樸典雅。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唐式遵(1883-1950),字子晉,民國二級陸軍上將。和潘文華一起並稱劉湘最親信的將領,但因缺乏軍人陽剛氣質,人送外號唐二瘟。抗戰時任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長期鎮守皖南。抗戰結束後解除兵權,1950年四川大部解放後,他成為最後一任四川省主席。唐式遵任四川省主席後,主持修建成渝公路,經過奮力施工,成渝公路於兩年後建成通車。抗日戰爭爆發,唐式遵率部駐九華山拼力抵抗日本鬼子,今天,我們仍然能夠在九華山看到他出資鐫刻的‘’固我河山‘’石碑。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三·三一慘案,是發生在重慶市的一起國民黨反動派武裝殘酷鎮壓重慶各界人民群眾愛國集會而製造的大慘案,因事發於927年3月31日,故稱三·三一慘案。慘案發生後,中共重慶地委書記楊闇公、重慶地委組織委員冉鈞等被捕殺害,大會主席團總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國民黨左派漆南燻,國民黨左派將領陳達三當場犧牲。民黨左派組織、革命活動的主要陣地及黨的各級組織遭到破壞。重慶的革命鬥爭暫時轉入低潮。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打搶壩水廠,重慶第一座大型自來水廠。在上世紀20年代,城市自來水工程十分艱鉅浩大,我國多個城市修建水廠都是由外國人規劃設計。與之不同的是,重慶打槍壩自來水廠,從規劃設計到施工監管,全由我國的技術人員主持,這在中國近現代給水工程史上還是第一次。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上個世紀20年代初,潘文華任重慶商埠督辦公署督辦,為了解決多年來居民生活用水的困難和火災問題,決定興建一座自來水廠。消息一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一筆筆捐款紛至沓來。為利用地形優勢供水,自來水廠的廠址選在老城的最高點打槍壩,水廠也因此得名。1929年2月,打槍壩水廠開始動工,由獲得過德國國家工程師稱號的稅西恆規劃設計。1932年,打槍壩水廠及水塔建成,並試行向城區通水,1934年2月實現正常供水。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打槍壩水廠紀念塔,在打槍壩自來水廠內淨水池南側,用磚石建造,塔身表體由水泥砂漿及磨石組成,建築形態略帶歐式,屬折中主義建築風格。塔身分三層,塔底為圓形,直徑10.5米,東、西、南、北四面均有五步石梯。底層共有16根立柱,二層為圓形石壘,三層為方形,也有16根立柱。水塔上的牌匾上寫著“優秀近現代建築”。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鼓樓巷,位於通遠門城牆之上,形成於民國初年,因歷史演變,順城街、伍福宮街併入了鼓樓巷。重慶籍革命家楊滄白等曾在此發起成立‘’公強會‘’——同盟會重慶支部的前身;1896年,1904年美國和德國在此地設立領事館。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領事巷。按照《中英煙臺條約》1882年,英領事賀西到達重慶,賀西成為重慶近代對外關係史上的第一位外國使節。領事館建在七星崗通遠門內的老城牆邊,這是西方國家在重慶設立的第一個領事館。接下來,同樣在這個地方,1896年法國和美國也在重慶設立領事館。當時的巴縣衙門,決定在通遠門設立領事館區,原本道路狹仄的小街巷,得名“領事巷”。一百多年過去,“領事巷”這個地名至今存在,而且名聲很響。只不過空有其名,領事巷早已沒有領事館的影子。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在領事巷牆壁上雕刻有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解放重慶的畫像《解放重慶》、《挺進西南》、《軍民情深》。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雖然仁愛堂大部分的建築已經損毀,僅遺留的舊址,仍然記錄著老重慶的一段滄桑。希望這些老建築能更好的得到保護,為我們留下歷史的脈絡。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幸運的是重慶市政府已開始規劃,將重新修建仁愛堂,感謝我們的政府,把文明古老的歷史傳承下來。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山城第三步道。這是一條最能體驗山城爬坡上坎特色的健身步道,串起了沿途抗建堂、菩提金剛塔、第一水廠塔、仁愛堂、山城巷等獨具重慶風味的景點。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渝中區的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這是一條長長的石梯道,起於南紀門,止於領事巷,厚廬便在其中。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厚廬,厚廬之厚,要仔細體會。厚廬是一棟官邸小樓,是重慶難得一見的上海石庫門風格的建築。石窟門是誕生於大上海寸土寸金的繁花街道,融合了西方簡約和中式的含蓄內斂,海派文化十足。厚廬是一棟官邸小樓,屬於典型的上海石庫門建築風格,在重慶的民國官員舊宅裡比較獨特。從目前建築的格局看,厚廬原來應該是兩層,第三層是後來加上去的。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文化界民主宣言誕生地

渝中區天官府8號有棟不起眼的三層小樓。80年前,300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這裡共同簽署《文化界對時局進言》。這篇被稱為民主宣言的文章,迅速在國內外輿論界引發極大震動。它就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郭沫若舊居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所在地。大眾熟知的《屈原》、《棠棣之花》、《孔雀膽》等6部郭沫若創作的歷史話劇在此完成。抗戰時期,這裡會聚了沈雁冰、老舍、陶行知、翦伯贊等文化大家。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天宮府8號這一棟蠻有特色的小樓,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當年的廳長郭沫若也曾在此居住過。抗戰時期,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共同團結各界人士,結成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為文藝界的代表,郭沫若於1938年4月在武漢擔任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38年12月第三廳遷往重慶,郭沫若也來到了重慶,辦公地點就選在了天宮府8號。1940年,國民黨撤銷第三廳,另外成立了文化工作委員會,郭沫若再次擔任文工會主任。三廳和後成立的文工會主要是負責開展文化宣傳方面的工作,所以天宮府8號這棟小樓就成為了當時重慶的進步文藝青年們聚會的地方。

那個時期的中國,隨著抗戰的深入,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大半國土淪喪,軍民們士氣低落,悲觀主義思想蔓 延,急需要做一些事情來鼓舞士氣,凝聚人心。三廳和文工會作為文藝界的引導,大量開展了文學、戲劇、音樂、美術等各種活動,宣傳團結抗戰,激勵後方將士,推動軍民們的抗日救亡運動開展。那一時期也有大量優秀的文藝作品的出現,也帶來了這一時期中國文學藝術的空前繁榮。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天宮府8號,郭沫若舊居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在重慶市渝中區政府保護關心下已經修善完工。在與看門的老婆婆交談中得知,這裡今後將對外開放,供人們參觀,以紀念緬懷先輩,不忘歷史。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馬蹄街,明清時期,此處設有驛站,並設有為過往馬幫訂馬蹄掌的鐵匠鋪,故而得名。馬蹄街是一條以梯道為之的老街,上石梯可到放牛巷、天宮府、火藥局,下石梯可到中興路、南紀門。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街坊鄰居擺放的‘’上海牌‘’縫紉機(50年前的),為鄰居及路過的行人提供方便。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中國民主革命同盟會舊址,位於渝中區領事巷14號。中國民主革命同盟(簡稱'小民革'),是1941年5月在周恩來領導的南方局的直接關懷下,在重慶秘密發起成立的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外圍組織。

主要成員由國民黨左派人士、部分國民黨高級幕僚、愛國民主人士和少數共產黨員組成。初名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同盟,次年改稱中國民主革命同盟。

該組織從政治見解到鬥爭行動與中國共產黨保持一致。

抗戰勝利後,在國內一些大城市繼續開展活動,新中國成立前夕,於1949年9月在北平宣告結束。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德國領事館。20世紀初,德國勢力進入重慶,1904年,德國在重慶開設領事館,辦理四川一省事務。由副領事米雷爾駐重慶處理日常工作,另一副領事卜思常駐成都。

抗戰爆發後,德國為敵對國,中國對敵方的外交措施,不外乎拒絕敵方的和平提議,否認敵國武力造成的偽政權。

1937年12月底,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奉德國政府訓令,轉達日寇所提出的基本議和條件四項,中國國民政府以敵方所提出的條件苛刻,拒絕考慮。

由於國民政府遷渝。1938年8月14日,德國駐華大使菲師爾,秘書康樸,抵達重慶,籌設大使館館址。後來,他們在重慶南岸找到了一棟德國醫生的別墅,在此基礎上改建為德國大使館。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抗建堂,位於渝中區純陽洞13號(中國銀行重慶市分行對面)。

抗戰時期,陪都重慶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大後方戲劇運動中心,文藝名流薈萃,當時的中華劇藝社、中國萬歲劇團、中電劇社、中國藝術劇社、中央青年劇社等五大劇團紛紛遷來重慶,其它還有孩子劇團、怒吼劇社、中國業餘劇社等機構都在抗建堂排演劇目。

“抗建堂”落成之後,從1941年4月起到抗戰勝利,中國話劇史上的諸多著名的經典劇目,如《清宮外史》、《芳草天涯》、《棠棣之花》、《虎符》、《風雪夜歸人》、《重慶屋簷下》、《屈原》、《蛻變》等都是在抗建堂成功演出。 一大批知名的老作家、名導演、名演員雲集重慶,如夏衍、吳祖光、張駿祥、史東山、張瑞芳、秦怡、王瑞麟、王班、田禽、朱銘仙、舒繡文等等,話劇運動在重慶形成了空前的高潮。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1940年4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兼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所屬的中國萬歲劇團團長後,決定新建一處話劇劇場,以解決當時重慶戲劇界名家薈萃而劇場奇缺的困難,著名導演史東山的夫人華旦妮具體負責改建。

郭沫若請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該劇場題名,由林森親筆題寫了“抗建堂”三字,取自當時最流行的口號“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抗建堂建成後,為上演進步話劇和進步文藝界集會活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抗戰時期的重慶,由於日機狂轟濫炸,每年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演出。而重慶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為霧季,這期間,因經常大霧瀰漫,不利日機空襲,重慶文藝界遂利用此段時間,舉行大規模的盛大演出,史稱“霧季公演”。1941年10月到1942年5月,為重慶首屆“霧季公演”。此後,到1945年,重慶“霧季公演”在日機轟炸的間隙中堅持了4屆。“霧季公演”創造了重慶話劇運動,抗建堂建成後,為上演進步話劇和進步文藝界集會活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也是中國話劇史的黃金時代。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老重慶記憶「渝中母城之巔」

在成才中的青少年們,要學會認讀現實的社會,就應該先認讀歷史的社會,歷史留下的浩瀚文化,總能真誠的告訴你,在現實的社會里,你行走在人生漫長的路上,怎麼行走,如何行走?今天,你所感悟到的歷史,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行走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