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座神奇的寺廟,寺內不供奉任何神明,卻供奉著一條狗

福建有座神奇的寺廟,寺內不供奉任何神明,卻供奉著一條狗

福建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唐代世界四大口岸之一,遺存有不少多元文化的寺廟,是以又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泉州你會看到良多超出想象的奇葩寺廟,而白耇廟就是其中最怪異的一個。

福建有座神奇的寺廟,寺內不供奉任何神明,卻供奉著一條狗

白耇廟原名“白狗廟”,是明朝遷來泉州的錫蘭王子的後嗣將其建成印度教廟,建廟至今五六百年,是祭奠印度教洋山神的寺院。

福建有座神奇的寺廟,寺內不供奉任何神明,卻供奉著一條狗

最特別的是,廟內一側供奉一形似白狗的泥像。據《溫陵白狗廟》載,經專家考證,廟內白狗是印度洋山神毗舍耶,嘴尖而不吐舌,雄性,全身漆白,泥塑。但它與泉州不少地方供奉的“狗舍爺”並不不異。

清末,泉州名人林騷認為白狗廟其名不美不雅觀不雅觀,遂更名為“白耇廟”,取其音同。現中殿奉祀毗舍爺、楊六郎、玄天天主、文昌帝等,為泉州多元文化的浮現。

福建有座神奇的寺廟,寺內不供奉任何神明,卻供奉著一條狗

值得聲譽的是,恰是由於泉州人開放的胸襟和海納百川的氣宇,才使得泉州300多座不合宗教的寺廟保留至今。

白耇廟內供奉一隻威猛的白狗泥像,神龕上方篆有“毗舍爺”的舉頭。這隻白狗嘴尖而不吐舌,雄性,全身漆白,原為印度婆羅門教神明。聽說是古時辰印度婆羅門教傳入中國後受民間崇拜而建。

而另一種說法是,明朝天順年間錫蘭(現斯里蘭卡)王子在出使中國時代,因宮廷生變, 王位被其表哥奪取,王子今後滯留中國,授室生子。而這隻白狗已經救過王子一命,於是死後被王子後嗣們建廟祭奠。

福建有座神奇的寺廟,寺內不供奉任何神明,卻供奉著一條狗

白耇廟的詳細位置是在泉州市中山北路的表率巷內, 即泉州市鯉城區縣后街與表率巷交壤處. 縣后街就在泉州市公安局大門西側那條小路上。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