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讀本:2017.6.22 百姓故事中的“黃龍現象”

黃龍讀本:2017.6.22 百姓故事中的“黃龍現象”

李成勇與他的延靈翹茶

黃龍讀本:2017.6.22 百姓故事中的“黃龍現象”

一位渭南患者急需Rh陰性血,高福明趕往渭南為患者獻血

黃龍讀本:2017.6.22 百姓故事中的“黃龍現象”

白智萍正在為客人們做菜

每一屆黨代會,既是鼓舞又是鞭策,更是開創未來的發令槍。2016年9月29日,在黃龍縣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縣委書記任高飛作了題為《堅守一個根本突出四輪驅動致力四位延伸全面建設生態富饒、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生活富足新黃龍》的報告。《報告》確定了今後五年全縣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準確把握“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全力實施“生態立縣、旅遊帶動、統籌城鄉、全面小康”發展戰略,堅守“生態”一個根本,突出“創新、開放、改革、實幹”四輪驅動,致力將生態理念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四位延伸,全面建成生態富饒、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生活富足的新黃龍。

黨代會召開至今已經過了半年有餘,全縣幹部群眾在黨代會精神的指引下,不斷刷新黃龍形象、黃龍速度,呈現於人們眼前的是創新的黃龍和奮進的黃龍。近期,筆者在基層採訪時,透過一個個生動的百姓故事,從百姓身上讀到了這一令人振奮的“黃龍現象”。

把根扎進家鄉的沃土

通訊員 竇可軍

如今的黃龍縣石堡鎮洛窯科村,成為全縣人羨慕的“風水寶地”。龍湖景區的建成,為該村群眾增加了許多致富渠道,比如開農家樂、建停車場,當地群眾還可以在景區務工。可是,要問是誰先富起來的?大家會眾口一詞:李成勇!李成勇自2003年便開始創業,主要進行食品加工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成為了該村率先富裕的榜樣。

梅花香自苦寒來

李成勇,出生於1980年4月,現在是“誠永食品公司”總經理,被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授予“2016年度創業先鋒”光榮稱號。

因家庭貧苦,李成勇無法完成學業。他從一個懵懂少年開始就獨自闖上海、奔溫州,悉心學藝。一路走來,艱辛的創業經歷,磨練了他的意志,豐富了他的經驗,使他具有了把握市場的獨特眼光。目前,他創辦的“誠永食品公司”,在縣委、縣政府及縣中小企業局和相關單位的熱情關愛與大力支持下,已形成了食品、茶葉雙業聯動的格局。

1997年,正在讀初中的他,因連五元錢的費用都無法拿出,在痛定思痛之後,他放棄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夢,暗下決心:自尋出路、走學藝創業之路。

於是,他告別了父母,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開始闖社會。幾經周折,他想從西安尋找學藝之路的夢想屢遭失敗。總結教訓後,他軟纏硬磨,以只求吃住、不計報酬的形式在一家食品生產公司當起了勤雜工。他出身貧窮之家,自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在竭力幹好本職工作之餘,他主動為生產技師打水、拖地、洗衣、曬被子……贏得了師傅們的一致認可與好評。

終於,他實現了學藝的夙願。一年多的勤學善思,讓他學到了過硬的本領。2003年,他回到家鄉,憑藉曾經苦行僧般的經歷所賺到的錢及設法籌集的資金,啟動了自己的蛋糕房,本著“用心做就沒有做不好的事”的信念,開始了自己的創業。雖然那時他的員工只有家人,可是,在家人齊心協力的支持下,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他的月餅和蛋糕客戶,由小家小戶漸漸譽冠縣域。從一家人一個月賺五六百元就令他滿足的“牛刀小試”,逐步翻番。五年後,他告別了租賃的小場地,蓋起了屬於自己的幾間平房,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

而今邁步從頭越

前前後後近十年的摸爬滾打,李成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謂經歷了十年“社會大學”的洗禮。十年磨一劍,不但培養了他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商業經營能力,也培養了順時而動、搶抓機遇的商業眼光……這一切都為他日後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就在他蓄勢待發、尋求新的發展與突破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有朋友向他談及黃龍這塊天然氧吧,生長著遍佈山林的連翹,利用這得天獨厚的連翹春芽,能製作純天然的綠色保健茶,這與時下乃至今後人類渴望悠享自然健康生活不謀而合,前景看好。於是,一直伺機而動的李成勇決定走遍大江南北考察學習。

經過幾個月的市場調研,他認可了朋友的提議,且恰逢黃龍縣確立了生態經濟和生態產業全域化、全業化、全民化這一全面蓬勃發展的大好機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時任縣長任高飛,為支持地方特色企業發展,先後兩次來到現場,為首家進駐生態工業園的企業敲定地盤,並指定縣中小企業局為興建廠房積極協調。這一意想不到的關愛,從更深層次和更廣維度上激發並釋放了李成勇渴望創業的信心和勇氣,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催生出他創業的萬丈豪情,眼前便勾勒出企業的美好藍圖。

理念決定方向,方向決定成敗。黃龍生態旅遊多元化發展的進程與他欲變小作坊為公司化運營的思路不謀而合,他籌借800多萬元,興建起敢言領先的雙業聯動修定的廠房——誠永食品公司廠房,並聘請各地名師參與指導與介入技術引領,義無反顧地鎖定了“復興北茶,奉獻天然食品”的開發項目。應該說在他人生的旅程中,再一次吹響了創業的號角。

理念和誠信並舉,使他在經營中赴險如夷,他決心要為復興北茶產業、打造食品品牌、供給人們悠享怡康生活,帶動當地生態產業多元化發展起好步、帶好頭,做大、做強、做活企業,當好創業先鋒,為繪出黃龍風光秀美、促進生態旅遊發展盡推波助瀾之力。

  百花齊放春滿園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帶動家鄉人致富是李成勇最大的夙願。

以下幾點足以概括李成勇發展企業和做人的原則:每年安排家鄉人就業多一點(儘管平時生產只需要幾十人,可採茶期原料供應,可使1000餘人增加收入;食品生產,遇重大節日可招收近百人);幫助家鄉人多掙“點”;安守本分為家鄉納稅多繳“點”;生產質量不斷探索提高“點”;能因我的企業把黃龍產業多元化發展帶動“點”;為促進生態旅添亮“點”;願人們消費我們的放心食品健康“點”(糕點已打入甘肅、山西和陝西諸多省市,為更多的學校學生提供了營養食品。

誠永食品公司,以雙業聯動鏈這一創業模式,植根於黃龍這塊沃土、興辦於黃龍這塊天然氧吧,或許時光越久,越能體會出搶抓機遇、順時而動所帶來的甘甜。

酷熱百里行熱腸救人命

通訊員 朱萍 劉俊芳

鑑於血型的特殊性,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更理解其中的重要性。從此之後他就時刻關注這類特殊人群,隨時準備著為急需此類血型的病人獻出一份救命血液。幾年來,他曾克服胃病困擾,先後捐獻三次共計600毫升血液,並在去年經過搜尋加入了Rh陰性血型的一個愛心群。

  白智萍的美食店

通訊員 張建剛 張健

白智萍今年48歲,是界頭廟鎮陽坡村的一名普通婦女。回想這些年,一直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她說,家裡幾十畝地主要種植玉米,一年下來收入兩萬多元,在村裡日子過得很一般。

這幾年,縣上大力發展旅遊業,一業興多業,全面帶動百姓致富。村裡越來越多的人吃上了“旅遊飯”,發起了“旅遊財”,白智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盼望著自己有一天也能搭乘旅遊的順風車,走出農村,發家致富。

今年3月,當得知鎮上鼓勵商戶進城開設特色餐飲店的消息時,她第一時間向鎮上了解政策。“當時縣上鼓勵各鄉鎮商戶進駐水磨灣美食一條街,我們在縣上政策的基礎上,給予開店人免費裝修、購買餐具、配套座椅板凳等扶持。白智萍得知後勁頭很大,為了把小店開好,她還專門去考察學習,最終確定做陝北特色餐飲。”界頭廟鎮風光無限旅遊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經理楊學成介紹道。在界頭廟鎮政府和公司的扶持下,她的小店於今年5月1日在水磨灣美食一條街開業了,她自己只投資了3萬元。

白智萍是個勤快人,每天把店裡收拾得乾淨整潔。談起小店,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她說,做夢都沒有想到這麼快就能張羅起來,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小店經營好。小店雖然忙碌但收入不錯,每天能收入1200元左右,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楊學成說:“像白智萍這樣致富的農民,我們今後還要大力支持和引導。餐飲店的運營只是我們結合生態旅遊邁出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公司還將擴大其它方面的經營,比如土特產銷售、農副產品加工、手工藝品等,讓更多的群眾在生態旅遊發展的浪潮中脫貧致富。”

與白智萍一同入駐水磨灣美食一條街的還有其他9家特色餐飲店。筆者從旅遊局瞭解到,隨著夏季的到來,黃龍也迎來了新一輪旅遊旺季。為了解決往年吃飯難、住宿難問題,黃龍縣決定拿出1441.19平米“水磨坊”沿街商鋪用於打造“黃龍美食一條街”,並且給予減免一年租金的優惠,鼓勵商戶進駐,同時要求在“五一”黃金週前對外營業,商戶的經營以黃龍特色小吃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