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战屡败,中国足球的体制问题在哪里?

屡战屡败,中国足球的体制问题在哪里?​随着世界杯的开幕,虽然中国队没去,不过调侃世界杯的段子却少不了。尤其是冰岛、瑞士等小国逼平了阿根廷和巴西,甚至墨西哥也掀翻了日耳曼战车之后,大家纷纷调侃子,冰岛33万人口都没有中国一个县多,为啥中国足球就走不出去,我们只能在电视上看其他国家的比赛呢?其实,如果对比一下,冰岛33万人口,但是注册球员却达到了2.15万人,持欧洲B级以上教练证书人达600,这意味着即使不算性别和年龄,冰岛15人里面就有1个球员,适龄人口中,100个人里面就配有1个的足球教练。而中国呢?十四亿人口,注册球员和同等级教练的数量,竟然跟人家一个33万人口“县级单位”基本相当,就这足球人口数量,想再进世界杯,恐怕只能靠在中国举办了.......


屡战屡败,中国足球的体制问题在哪里?昨晚,一边看球,一边跟哥们闲聊,大家讨论了一下中国足球衰弱的原因,有的朋友认为,中国足球的问题在于迟迟没有推动市场化,而政事堂认为恰恰相反,中国足球是在市场尚未成熟之前,过早推动市场化,导致了整个足球体系的休克和崩溃。这里,政事堂从人才机制入手,来解读一下。目前,全球足球的人才机制,主要有三个模式,第一个是南美模式,第二个是欧洲模式,第三个是东亚模式。整个南美的特点,是跨越中等发达国家失败,导致国民贫富差距巨大,失业率极高,大量的住贫民窟的孩子,连上学的权力都没有。因此底层群众,没有通过教育和工作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能另辟蹊径。而南美人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更适宜于柔韧性强的足球,而非拼强壮的篮球和橄榄球,再加上语言上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足球强国一致,便于进入欧洲。因此,底层群众们踢球不仅可以消耗他们因失业而过剩的精力,也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且,就算命运改变失败,大不了继续回贫民窟继续快乐的踢球,并不亏,可一旦成功,成为了大罗、小罗、卡卡和梅西,则是彻底的改变命运。因此,从投资收益率角度来看,南美的足球模式自然就能够成功,并保持极大的足球人口数量。另一个市场经济的模式,是欧洲模式由于美苏冷战的争霸与意识形态的博弈,使得无论是资本主义的西欧还是社会主义的东欧,都向普通民众提供非常高的福利。而且,运动的排名也是美苏争霸的方向之一,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因此,没有后顾之忧的欧洲人,可以大规模的从事自己心爱的运动,这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尤其是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等前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在2000年之前的足球赛场上叱咤风云,可后来经济下滑之后就不行了,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两者总结一下,南美模式通过市场经济,调动了群众参与和改变命运的积极性,欧洲模式是经济高度发达,市场经济使得富裕劳动力从事自己喜爱运动的结果。最终的结果,就是欧洲和南美,都拥有了大量的足球人口,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的产业链和晋升途径,完成了一个足球产业的闭环。第三个模式,是东亚模式。东亚国家们虽然人口众多,但是由于缺乏足球历史的积淀(高俅不算),因此足球人口数量少的可怜,而且还被排除在欧洲和南美的“自贸区”之外。因此在东亚,以日本、韩国和朝鲜为代表,都是在足球人口基数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大力推动青年足球人口的基数,大幅增加针对性的基建和基层组织。尤其是日本,90年代初,日本在亚洲赛场还被我们欺负,可是日本人愣是通过大规模的赴巴西培训,请巴西教练,归化巴西球员等手段,最终日本足球成了亚洲第一,也成为了世界杯的常客。

屡战屡败,中国足球的体制问题在哪里?​而中国呢,东施效颦,只重视国家队,根本不重视基层的投入,把青训甩给“市场”,光学了日本的皮毛,从意大利请来了里皮,卡佩罗,卡纳瓦罗.....来当教练。嗯,效果也立竿见影,这次成功把意大利带出了世界杯.......其实,中国人、日本人和德国人的身体素质和天赋,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都不算太好,但是我们对比一下,中国青少年足球注册人口6000,日本60万,而德国是600万......别说德国的600万了,再牛逼的主教练,也不能拿6000打日本的60万啊。从计划体制的运动大省辽宁,我们就能看出来,在2000年左右的那段时间,仅辽宁队和大连队两支球队,群英荟萃猛将云集,就完全可以组合后代表国家队出战,更不要说南方很多球队的顶梁柱,也都是辽宁籍球员。可如今呢,曾经的八星大连和一度牛气冲天的辽小虎,都离开了中超赛场。这背后,一方面是辽宁经济的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市场化,将青训交给市场后,整个体系彻底崩盘。在市场经济下,资本会主动向头部集中,在资本充裕的情况下没问题,但是在资本稀缺的情况下,这种汇聚会导致底层被严重的抽血。就像中超联赛,外援们拿着几千万的高薪,而中乙联赛,球员的月收入不过几千块钱。原本中国足球市场的收入规模就不大,还被大量顶级球员几乎都拿走了,普通的从业者收入太低了。这就使得中国足球的生态出现了系统性的问题。一方面,高速发展的中国相比于陷入停滞的南美,多了一个读书考试改变命运的上升通道(当然,如果高考足球计入成绩的话,我估计世界杯八强指日可待)。即使是足球天才,通过踢球改变命运,也不是一个好选择。另一方面,中国毕竟还是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还远不如发达西欧国家,一旦从事足球行业,三十多岁退役之后,就相当于失业,更得绝大部分人都不会选足球。而且,计划生育的一孩政策,使得普通家庭更不可能选择冒险,导致了我们没有大规模的足球人口。而没有足球人口,就更不要指望足球成绩了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中国盲目把还没有发育起来,尚不能自己供血的中国足球,直接甩给市场,直接导致了就像当年的苏联搞“休克疗法”一样,直接休克了.......而没休克的,普遍还是抱着体制大腿的那几个球队。看中超赛场就能明白,从甲A创办到现在,只有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山东鲁能还留在顶级赛场,其背后,是“帝都”、“魔都”、以及“鲁吹”三个最重视颜面的地方政府的脸面事儿。而正是因为地方政府的坚定支持,使得三家的背后,分别是中信、绿地、国家电网,三家世界超一流的央企,在背后不计成本源源不断的输血。而那些彻底交给市场的呢?球队在不同的省份之间颠沛流离搞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导致了青年梯队的全盘崩溃。更不要说以厦门队和大连队为代表,稀里糊涂就没了.......那么,中国足球未来怎么走呢?就像中国古人常说的,因材施教,根据国家特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案,发达的欧洲和停滞的南美,由于庞大的足球人口,自然可以放任经济。而我们东亚国家历史上就缺乏足球人口,市场规模小,必然要靠国家机制集中力量,向日本韩国甚至朝鲜学习。国家和地方政府做好基建配套,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数量,一步步做出的成绩,把球迷做多,把市场做大,成熟后再交给市场进行充分的竞争。凭借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人口,迟早也会像中国制造一样横扫全球。说起来,过去中国经济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相信中国足球未来也一定可以。毕竟,足球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