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围观!不要错过任何培养孩子“财商”的机会

家长围观!不要错过任何培养孩子“财商”的机会

家长围观!不要错过任何培养孩子“财商”的机会

来源 | 喜马拉雅FM精品课《青春期心理辅导课》

小学阶段,孩子向父母要钱会比较少,但从初中开始,很多孩子就会不断向父母要钱了。父母不给,他们口气就不好。

父母可能会想,孩子在家有吃有喝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全都不缺,为什么老要钱呢?钱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呢?还有家长觉得,钱在家长手上,给不给,父母说了算,那还纠结什么呢?

孩子要钱的意义

妈,你再给我100元吧。

爸,我还要200元。

妈,给我1000元我要买Nike鞋子。

爸,给我几千要买手机。

当工薪阶层的父母听到孩子这么要求时,看着一脸严肃的孩子,那心情复杂可以说是十分复杂了:担心、生气、还有些自责。接下来就是一阵不愉快的沟通。

经济充裕的家庭,父母不愉快情绪可能会少些,可担心也是免不了的,怎么老钱钱钱,怎么办呢?

现实中,有些孩子不是买午餐、买零食、娱乐消费多花费的,而是他总想要买最新手机、要穿名牌的球鞋、经常请同学消费,他们在外面很大方、很潇洒,回到家跟父母不讲道理,软磨硬泡要钱。

这时候我们就知道,钱对孩子的意义不纯粹是消费。他们是拿来请客、买友情、买名牌才能得到自信。这时,父母给不给钱,都要敏感发觉问题,孩子总要钱是跟他们低自尊有关。

其次,有一些孩子一再要钱,其背后的意义是缺乏爱,要补偿。孩子通过不断向父母要钱,在潜意识深处,索求曾经在父母那没得到满足的爱,所以钱对孩子来讲,不是消费,而是爱。

要钱这一过程是跟父母心理深处连接的过程,即使彼此都不愉快。

我在咨询中,发现一些早年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或者父母关系非常不好,经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有这老要钱倾向。

有的孩子,甚至不是向父母要,而是偷父母的钱。如果是这情况,建议父母带孩子做个案咨询,这是心理健康问题,不是道德问题。

父母给钱的心理动力

有个妈妈自责地说自己,在坚决不多给孩子钱后,她自己就会有些纠结:感到自己是不是心太硬,太无情了。

在这样事情上,我可以毫不犹豫说,不但没必要自责,甚至可以认为这是大爱,不能因为自己有自责心,而满足孩子不合理要求。

父母的情绪不能被孩子牵着走。孩子不断要钱起先态度都还行,之所以后来口气不好,是他们知道父母会为了不让他们生气而给钱。

所以,父母要知道,孩子口气不好是个要钱手段。孩子要不到钱,心情不好,这是孩子的事,父母的责任是要培养孩子为自己行为和情绪负责任。

要和孩子商量好零花钱多少,经济条件好的多给些,经济条件差,少给些,多少都不是问题,够孩子在家庭之外开支就行。

如果孩子在规定之外,还经常没完没了要钱,有效的办法,就是坚定地告诉孩子,是你自己没掌握好用钱,不能超支。不然你只能先支取下个月零花钱。否则孩子会一而再,再而三要钱。

对于孩子要钱来提高自信的,做父母的重点要肯定孩子在照顾好自己自尊的基础上,告诉他们,拥有更多知识和技能总有一天会让你自信;靠讨好他人得到的尊重是不长久的。

你本身有很多方面就是很棒的,独一无二的。要得到钱是要付出的,付出早晚会有收获,无论是家务,还是利用假期打工。

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父母给不出更多零花钱,不但不要自责,还可以坦然告诉孩子,家里没那么多钱!不论是假装无意中让孩子发现您家庭收入情况,还是开门见山跟孩子去谈家庭财务状况,都是有益的。

在家庭里,把事实讲清楚是最有力量的。这绝对比一些家长全家上下加起来不到6位数存款,却还把孩子当富二代养来得靠谱。

有的孩子很少要钱?

当有的父母为孩子不断要钱烦恼的时候,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对钱从不要求,也有些小纠结。其实,这感觉是对的。孩子拥有零花钱有个重要功能,是在培养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

有的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买学习材料,学校缴费什么都是父母支付了,和父母出去消费也是父母买单,偶尔要和同学出去玩或者买东西,父母也很乐于给钱。这造成孩子对钱没什么特别感觉。

这种情况的好处是,父母可以比较清楚孩子钱怎么花,孩子潜意识深处,会有个感觉,只要我要钱,父母就会给,孩子心灵深处不会有缺钱的贫乏感。

缺点就是,没有机会对孩子进行财商培养,用钱也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培养孩子智商、情商,还要培养孩子的财商。

有时父母出于考验孩子,或者有时正好不方便,会让孩子先出钱消费。这时,孩子会感觉,哎,爸妈向我要钱,过后他们还不还钱呢?还了我还要不要呢?这对孩子来讲都是很好心理体验。

更重要的是,这些体验会培养孩子跟亲人、跟他人之间的的心理边界。我们建议亲兄弟明算账,亲母子还是要把数算清,有规则后,再讲感情,反而会更好办。在这过程中,孩子会学会礼尚往来。

不管家里钱多钱少,都要教育孩子,钱是好东西,唯一缺点就是钱不好赚。家长在孩子面前不需要哭穷,让孩子知道爸妈在努力,也相信你只要努力,以后我们家一定会更好的,这对孩子形成正确财富观有帮助。

总之,父母要牢记以下三点:

1.孩子除了正常开支之外,如果老要钱,他们要的是自我价值、要的是面子。当然也有可能要的是爱。父母要区别对待。

2.不论您的经济情况怎么样,都不要跟孩子哭穷,都可以坦然地告诉孩子,钱是好东西,就是不好赚,可只要我们一直在努力,钱总是会有的。

3.青春期孩子拥有零花钱,是训练孩子管理金钱的好机会。父母要教会孩子该花的花,不该花的应该如何储蓄和理财。

——end——

家长围观!不要错过任何培养孩子“财商”的机会

专辑:

青春期心理辅导课

主播:

爱善学堂,专业的家庭教育内容服务商

心理专家吴其旺,是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儿童心理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拥有30年心理教学咨询经验,他将日本留学学习的“箱庭疗法”及辅导的3000个案例浓缩成50堂精华课。帮助家长升级管教思维,陪孩子轻松顺利度过青春期。

关于喜马拉雅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5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