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是怎麼修建的?為什麼千年不倒?糯米是主要原因

我們中國歷史非常的輝煌,經歷的時間也很長遠,所以留下了很多古蹟,什麼故宮,秦始皇的兵馬俑和長城等,都是聞名海內外的。

中國長城是怎麼修建的?為什麼千年不倒?糯米是主要原因

但是到這裡很多人就有疑問了,中國古代是沒有混凝土的,那麼長城磚是怎麼粘合在一起的呢?秦長城是公元前300年左右開始修建的,也就是2300多年前。但是水泥可是18世紀時,一個英國人發明的,所以我們中國人修長城是肯定沒有用上水泥的。

中國長城是怎麼修建的?為什麼千年不倒?糯米是主要原因

記得翻修長城的時候,推土機都推不倒長城,不是使用水泥,又是用怎樣的方法來修建這麼堅固的長城的呢?

這裡你就不得不佩服我們的老祖先了,首先我們來說說西方最早的水泥是怎麼回事,他們採用的是把火山灰加入石灰漿中,來增加砂漿的粘性,也就是最早的水泥了,而我們中國當時也有類似的方法,最開始是加入黃黏土,隨著後面的慢慢調整和優化,蜃土也運用到了建築領域,效果還要優於石灰。

中國長城是怎麼修建的?為什麼千年不倒?糯米是主要原因

而蜃土在《開工天物》中都有提到蜃灰,而這種東西就是貝殼煅燒出來的,所以中國的蜃灰可以說是最早的一種“水泥”。

所以最早的長城建造就採用了各種民間的工藝手法,不過現在我們看到的秦長城實在是很少,保留下來的更多是明長城,而在公園5世紀時,我們中國人又找到一種很好的混合劑,那就是糯米,以我們現在看來糯米主要是以澱粉為主,當糯米煮熟後,和沙石混合,能達到很好的黏合作用,能達到的效果一點也不比現在的混凝土強差。

中國長城是怎麼修建的?為什麼千年不倒?糯米是主要原因

當然了,修建長城是一個大工程,不可能全是用糯米,而且在早期古代並不知道這個方法,但是民間流傳的一種方法夯土,這種夯土由紅泥、石灰、和沙石混合在一起,所以秦朝時的宮牆一般是這樣建造,長城上也有運用,但是到了明清時期更多的是採用糯米石灰漿作為黏合劑,採用磚石堆砌起來的。

中國長城是怎麼修建的?為什麼千年不倒?糯米是主要原因

所以每一個文明都有自己的產物,很多人說中國沒有混凝土,其實只是中間的各種限制,導致了很多的東西並沒有傳承和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