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keso怎么看?

张栋伟

快一个月了,《keso的互联网洞察》订阅数自然是个秘密,但是我个人可以负责任的判断,这个数字并不好看。与订阅超过8万人,收入或超过1600万元的《李翔商业内参》,以及订阅超过5万人的李笑来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相比,《keso的互联网洞察》曲高而和寡,显然不够性感和功利。

1.

我俩一起去电梯口抽烟,keso用夹着骆驼牌香烟的手指,从口袋里掏出一张10万元支票---在2003年,这是巨款,可以支付3环一套房子的首付。这是他上一任老东家中网公司清算之后,给他这个VG的遣散费。我很好奇他将要在哪个片区买个房子,以便让自己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我要买一辆车,看好了一款捷达,下午就去交款”。

“为什么不买房子?”

“为什么要买房子?我现在可以租到房子住。”

“为什么要买车?”

“周末可以带着我养的狗去郊区。”

2.

2004年,盛大网络异军突起,并立刻如日中天。

陈天桥抓住了中国娱乐业的机遇,一跃成为中国首富。这个行业,还将再造就丁磊、朱骏、史玉柱等一系列的新贵。

就在全社会围着盛大和陈天桥们捧臭脚的时期,keso敲下了几行字《我不认识那个人》。

3.

看keso的文字,类似于看鲁迅说的“这个孩子将来是要死的”,基本上不讨喜。

有人说中国目前处在信仰缺失的年代,我却以为是恰恰相反,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从来没有过如此团结一致的信仰---金钱至上。国家实施着重商主义,媒体传播着拜金主义,朋友圈里最受欢迎的就是发财秘籍。在这样的语境下,《keso的互联网洞察》的生命力,就很令人生疑。

4.

36氪媒体业务总裁冯大刚,是一个谦恭内敛的好青年。参与了《第一财经周刊》的创办,并在数年后基于对企业的洞察,成为经纬创投的投资人之一。

keso在36氪开办专栏,想必是这两位长期专注于财经角度看问题的老同事合谋的结果。至少,给后来者传达一下36氪的内容调性,看看首批“开氪”的组成:“投资人的秘密”、“硅谷早知道”、“5分钟创业课”、“300天品牌思维修炼”、“keso的互联网洞察”,大约可以略知一二。

只是,上面的这几个栏目名称,你是不是觉得,我也可以写?或者说,你也可以写?

5.

事后的评判,总是容易的。

事中的洞察,则不是那么容易。

洞察问题所在,相对是容易的。

指出解决方向,相对是困难的。

冯大刚在天极ChinaByte、《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等多年的阅历,成就了向投资经理的升华。企业见得多了,谎言就更容易分辨;

keso在业内看了20年,有机会了解并实际上确实了解很多企业表象之下的实情,自己也从业过企业的实际运作,是不是有可能不仅仅做个看客和说客,而进一步上升到咨询和指导。

keso除了您怎么看,是否在文后可以加一个:我的建议123。

6.

所以,我其实不并需要《keso怎么看》,而是《keso怎么干》。

最后一个小段子:

当初第一次见到keso,其实第一眼是在电梯里先遇到了。我当时的想法是:我靠,唐骏怎么来紫金大厦了~

我们需要keso怎么看?

唐骏与kes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