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負債800萬,到門診量翻五番,這位院長是怎麼做的?——訪襄城縣醫院長夏閤中

通訊員 | 鮑丹丹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从负债800万,到门诊量翻五番,这位院长是怎么做的?——访襄城县医院长夏合中

正因如此,襄醫人提到院長夏閤中都感到無比親切和自豪。在他們眼中,正是夏閤中以其大格局、大魄力帶領他們,將一個近乎“死棋”的局面“盤活”了。

从负债800万,到门诊量翻五番,这位院长是怎么做的?——访襄城县医院长夏合中

1

“那個年代,只有學醫才能走出農村”

夏閤中,1963年出生於襄城縣的一個偏遠村莊;1982年,他考上河南省新鄉醫學院,選擇了臨床醫學。

出身農村,夏閤中從小就看到農村醫療條件落後,疫病流行,巫醫興盛。提及學醫的初心,夏閤中則坦言:“當初只是覺得當醫生不會失業,能走出農村,有個飯碗就很好了。”

不過,從踏入醫學院那一天起,夏閤中就知道,醫學之路沒有捷徑、沒有取巧,選擇成為醫生,就要擔負得起生命之重。他將見識人生路途不同的風景,也將體味生死別樣的風情。

從醫學院畢業後,夏閤中在衛校做了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他覺得做一名醫生,才能為家鄉人解決病痛。於是,1987年他辭去教師職務,來到了襄城縣醫,成為一名內科醫生。相比過去的執教生涯,醫生的工作變得繁忙而瑣碎,但夏閤中覺得很快樂,每每治好一位患者,他的內心都會感到無比滿足。

在隨後的歲月裡,夏閤中靠著醫生獨有的嚴謹以及自己特有的勤奮、執著,一步步成長為當地醫學領域的專家。

从负债800万,到门诊量翻五番,这位院长是怎么做的?——访襄城县医院长夏合中

2

“留在這裡必死無疑,要想發展必須搬遷”

在當時的條件下,“自籌資金”四個字背後承載著一代人的心血與汗水。為了破解資金難題,夏閤中從信用社貸款800萬元,同時將領導班子的工資降為院內二線人員水平;回籠資金,爭取銀行貸款;發動全院職工集資,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息;說服施工方先行墊付部分資金……費盡周折拼湊起來的錢,夏閤中用起來格外珍惜。

“那些日子,雖然過得極其艱苦,但全院上下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最終投資僅6000多萬元、佔地127畝的新院區成功建成。”夏閤中說到此處神采飛揚。

从负债800万,到门诊量翻五番,这位院长是怎么做的?——访襄城县医院长夏合中

漂亮氣派的襄城縣醫新院址落成,時任河南省許昌市市委書記毛萬春到該院視察工作

3

在許多人的眼裡,夏閤中院長是一個愛“折騰”的人。

通過“三低三高”的管理,最終達到“三滿意”的效果,即:患者滿意、職工滿意、政府滿意。

“相應的問題,一定要制定出相應的政策。”夏閤中根據“三低三高三滿意”的模式,實施了嚴格的精細化管理。例如,購進醫療設施,通過紀檢委招標採購,常常購買一個設備就能節省幾十萬元;在日常管理中,小到辦公室打印紙的使用都有詳細細則。

从负债800万,到门诊量翻五番,这位院长是怎么做的?——访襄城县医院长夏合中

正是如此,十多年來,夏閤中以創新的管理理念、紮實的工作作風、開拓的創業精神,一步一個腳印把昔日舉步維艱的襄城縣醫帶到了一個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新天地。

——大家都在看——

从负债800万,到门诊量翻五番,这位院长是怎么做的?——访襄城县医院长夏合中

關注中國縣域衛生,你可以點亮我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