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造成10人死亡,受傷人數超過260人,數十人下落不明。測定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的搖晃強度與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相當。

那麼地震是怎麼形成的呢?今天讓小據我來告訴大家!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引發地震的原因

簡單地說,地震按形成原因分類,大概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誘發地震、人工地震5類。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構造地震

這種地震是由於地下深處岩層的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又稱“斷層地震”。構造地震常發生在互相碰撞、錯動、擠壓的地球各大板塊之間。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地殼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只是這種運動非常緩慢而已。然而,地殼的運動與變化並非都是緩慢的,有時也會出現突然的、快速的運動,這種運動是地殼(或岩石圈)在構造運動中發生形變後力量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發生斷裂,在構造運動中長期積累的能量迅速釋放,造成岩石振動,從而形成地震。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地殼(或岩石圈)在構造運動中發生形變,當變形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發生斷裂,在構造運動中長期積累的能量迅速釋放,造成岩石振動,從而形成地震。

實際上,由岩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並不是整體的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為六大板塊,即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各大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板塊與板塊之間擠壓碰撞就容易發生地震。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火山地震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這種地震是由於火山活動時岩漿噴發衝擊或熱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在上地幔與地殼之間,大約地殼之下100至150千米處,有一個“液態區”,區內存在著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性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即岩漿。

岩漿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段衝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火山爆發可能會激發地震,而發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發。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塌陷地震

這種地震是因岩層崩塌陷落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形成的。主要發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佈的地區。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易溶岩長期受地下水侵蝕形成了許多溶洞,洞頂塌落造成了地震。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此外,高山上懸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會形成此類地震。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佈的地區,時常會發生塌陷地震。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誘發地震

這類地震是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則是由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

歷史今日|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里氏7.2級地震

或是由非炸藥震源,如機械撞擊,氣爆震源,電能震源等引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