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的總司令,千鈞一髮之際,是他手拿駁殼槍為部隊殺開了血路

紅軍的總司令,千鈞一髮之際,是他手拿駁殼槍為部隊殺開了血路

(電影《建軍大業》)

朱德真正成為南昌起義軍主心骨,是在起義面臨失敗結局的時候。那時起義軍剩下的兩千多人已與前委失去了聯繫,一切只能由朱德臨時負責,所有希望也都寄託在了他一人身上。

從外部來說,這支部隊的處境極端險惡,集結於周圍的敵人有五個多師,約四萬人左右,僅數量就是他們的二十倍。就內部而言,兩千多人剛從各方面會合起來,在突然遭到失敗打擊的情況下,無論組織和思想都比較混亂。在商量下一步行動方案時,少數人覺得主力既然都散掉了,剩下的這點力量也難以保存,不如散夥算了。

儘管明知困難重重,但朱德仍堅決反對解散,他下決心一定要為這支陷入困境的部隊找到出路。

要保存隊伍,就要找到一塊既隱蔽又有群眾基礎的立足點。經過討論和分析,朱德發現湘粵贛邊界地區的敵人兵力較為薄弱,是個三不管的地帶,而且那裡農民運動搞得早,支援北伐最為得力,於是便決定直奔湘南。

根據情報,敵人已從南、西、北三面向起義軍靠攏,起義軍孤立無援,所存彈藥也不多,當然不能硬碰硬。部隊行軍時,便選擇了從東北方向穿插並儘可能避敵行進的方式,儘管如此,他們的行動還是被敵人發覺了,敵人立刻派一個師緊隨其後。

紅軍的總司令,千鈞一髮之際,是他手拿駁殼槍為部隊殺開了血路

(電影《建軍大業》)

經過激戰,起義軍受到很大傷亡和散失,只得又向西北方向撤退。當到達閩贛邊境的一個隘口時,部隊突然被當地民團堵住了去路。千鈞一髮之際,朱德手拿駁殼槍,親自帶著幾個警衛員,從長滿灌木的懸崖峭壁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敵人側後發動進攻,終於搶佔隘口,保證部隊順利進入了贛南山區。

在贛南山區,起義軍雖擺脫了敵人重兵的尾追,但仍經常受到民團和土匪的襲擊,為了減少被襲擊的危險,他們不得不白天在山谷的小道上穿行,晚上在山林中宿營,處境艱苦異常。

部隊進入了“最黑暗的日子”,官兵們的情緒“低到零度”,幾乎每個人都在考慮著同樣的問題:作為一支孤軍,一無供給,二無援兵,而且到處都是敵人,應當怎麼辦?

許多人看不到前途和希望,都相繼離隊走了,裡面既有士兵,也有連長營長,甚至還包括師長團長。一時間,部隊的軍官層幾乎成了空架子,只剩下陳毅、王爾琢等幾個人。

留下來的士兵絕大多數都是原賀葉所部,沒幾個是朱德從南昌帶出來的,朱德很難過,對他們說:“這個隊伍沒有長官了,我又不是你們的長官,怎麼辦呢?”

紅軍的總司令,千鈞一髮之際,是他手拿駁殼槍為部隊殺開了血路

(電影《建軍大業》)

這時陳毅、王爾琢帶頭表示擁護朱德來帶領隊伍,士兵們也都回答說願意服從他的指揮。朱德慨然接過重擔,他飽含激情地對官兵們說:“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要革命的。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

陳毅後來回憶,因為朱德在南昌起義時的地位並不重要,所以他剛剛率隊北上時,其實沒有人聽他的話,大家只不過尊重他是個老同志罷了,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真正成為這支部隊的領袖。陳毅同時也斷定,當時如果不是朱德出來勇挑重擔,“這個部隊肯定地說,是會垮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