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两大间谍术,“无人机”续航三天,搁现在都是黑科技。

间谍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也是一个神秘的行业,国与国之间的情报来往大多由间谍完成。特殊的行业性质决定了间谍使用的方法大多不外出。然而行业间的交流总是难以避免的,现如今大部分间谍使用的招数都比较类似,而且大多是从先辈们继承演化而来。其中少不了中国间谍对这个行业做出的贡献,古代中国有两大间谍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两大间谍术,“无人机”续航三天,搁现在都是黑科技。

中国历史总是和平与战争交替进行,两国交战时的情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情报递送需要秘密进行,一旦被敌人发现间谍往往是不重要的,反而是递送的情报比人更重要,所以为了防止情报不被敌人发现,古人发明密写术。借用特殊的墨水把情报写在纸上,在经过特殊处理,写过之后文字便消失了。需要特别处理才能让文字显现出来。现如今大伙一想便知这是用了化学材料,但古人没有化学这个概念,他们只知道明矾水能达到这一目的。用明矾水写过的字迹晾干之后便消失了,想再次显现必须用水浸过来能看见。

中国古代两大间谍术,“无人机”续航三天,搁现在都是黑科技。

南宋年间,蒙古军围困太原,此时的太原属于金国的领土,太原宣抚使紧急求援,为避免让蒙古人发现,便用明矾水写密信让间谍带出城求援。最著名的明矾水案例要属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之争,太子胤礽谋逆被废,但康熙念及父子之情只是将其囚禁起来。之后准葛尔叛乱,康熙御驾亲征前往平叛。此时京城空虚,废太子准备趁机起势夺权。胤礽借福晋病重请郎中前来问诊,胤礽买通郎中将自己用明矾水写的密信带出去,交于外面的同党。但不想密信被辅国公阿布兰截获,阿布兰一开始看不出端倪来,后来不小心将密信打湿看出了隐藏的字迹才恍然大悟,自此胤礽反叛的计划宣告失败。

中国古代两大间谍术,“无人机”续航三天,搁现在都是黑科技。

传递情报除了用密信这种隐秘的方式外,还可以用“无人机”公开传递情报。中国古代的无人机就是纸鸢,也就是现在的风筝。相传战国时期,古代曾发明一种纸鸢能连续飞行三天,这种续航能力连现在真正的无人机也望尘莫及,可惜这种技术已经失传。虽然没有这种黑科技,但普通纸鸢作为传递消息的工具还是相当方便的。据说用纸鸢传递情报是韩信的首创,相传韩信联合陈豨造反,二人阅读以放纸鸢为信号里应外合起势。

中国古代两大间谍术,“无人机”续航三天,搁现在都是黑科技。

当然,纸鸢在间谍中的运用还有很多案例。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大梁太子萧纲受困建邺,被侯景数万兵马重重包围,城中断水断粮,急于向外求援。萧纲利用纸鸢向外传递求救信号,终于搬来救兵解围。唐朝安史之乱后,各大藩镇早已不受中央政府的控制,时不时就造个反玩玩,某次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反唐,兵至临洺城下,守城将士便放纸鸢向朝廷求援,田悦看见飞到高空的纸鸢,就命弓箭手射下来。可惜找来最强的弓箭手也射不了那么高的纸鸢,田悦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城中守将向外传递情报而无可奈何。

中国古代两大间谍术,“无人机”续航三天,搁现在都是黑科技。

虽然古代中国没有科学技术的概念,但智慧的中国人总能在实践中得到启发,从而创造出惊世骇俗的作品,像密写术和“无人机”等间谍术,西方世界也曾争相效仿,一战二战曾有多次使用的案例。即便放到现在,很多高科技的间谍术也是从此演化而来。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