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進化:加密數字貨幣已過時,將引爆直播行業!

隨著比特幣及其區塊鏈的誕生,中本聰為密碼學領域引入了一個全新的實際應用,他為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開闢了一個未被探索的領域。在區塊鏈技術誕生後的幾年時間裡,社區對區塊鏈相關教學信息和教育材料的需求開始逐漸上升。在中本聰引入比特幣網絡之後不久,碼農們開始尋找開發該軟件的各種指導,商業主管也在尋找比特幣的財務影響信息,同時狂熱者在尋求通過挖礦和投資來支持該網絡的方法。

區塊鏈的進化:加密數字貨幣已過時,將引爆直播行業!

.

早期的採用者們蜂擁到各種在線平臺上來回答彼此的問題,他們分享信息並共同解決問題。市場開始成熟,新的幣種被不斷引入、不同形式的智能合約進入市場,人們對各種信息的需求也在繼續增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提供教育素材來滿足這種需求。在線資源擴展到論壇之外並逐漸形成了這種運動的基石,教學視頻、白皮書和其他文章,甚至非正式的在線認證課程都被作為許多狂熱者們的教學菜單中的一部分。

直到2013年左右,各大學才開始開設區塊鏈技術的正式課程,尼科西亞大學(University of Nicosia)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不久之後,美國和世界各地的頂尖大學都爭先制定了有關區塊鏈開發編程、比特幣的起源、加密貨幣法律和金融新興領域的課程。

至少在教育領域,這些課程為以前的小眾運動帶來了某種體制上的合法性。他們在加密貨幣的反體制根源和主流文化普遍存在的採用模式之間建立了一種二分法;在最初,其教育主要是得到了以社區為中心的支持,而現在一些正式的機構正在接過這一接力棒。

那些2008年至2010年在中本聰離開的基礎上由早期採用者建立的在線知識圖書館和他們傳統的大學夥伴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差異。

當區塊鏈繼續寫入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大綱時,這種差異迴避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於一個直到最近還沒有外部權威支持的行業來說,什麼是認證呢?”

自我教育的時代

在當時,那些新資源很大程度都是來自於人們的需求,還有一部分來自於人們的好奇心。

在比特幣問世後不久,中本聰創建了bitcoin.org和bitcointalk.org兩個網站用於幫助人們瞭解比特幣及其底層的區塊鏈技術。對於比特幣最早的一批早期使用者來說,這兩個網站成為了他們寶貴的教育資源,即使在今天,它們仍是區塊鏈信息的重要存儲庫。

中本聰鞏固了這兩個網站的地位,並將它們作為比特幣教育準則的基礎,他創造了一個全新金融系統的第一個教育工具。一開始,這兩個網站是早期採用者中為數不多的能夠提高他們相關領域知識的地方。

那些初出茅廬的愛好者們大量湧如bitcoin.org網站去搜索相關資源。根據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同行驅動的運作模式,該網站得到了社區的支持並依賴捐贈來維持生存。它有著非常豐富的常見問題解答(FAQ)部分,“比特幣入門”和“比特幣如何工作?”的指南,它們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了相關信息,這些信息甚至包括了一個你必須知道的詞彙表。

在當時,社區成員還可以訪問bitcointalk.org,這樣可以讓用戶與其他採用者進行開放論壇討論。就像一個虛擬的研討會,該網站成為區塊鏈討論的中心。多年來,用戶通過成千上萬個主題的帖子豐富了彼此對加密貨幣的理解。他們的討論範圍也從關於區塊大小的基本問題升級到了維護挖礦設備的複雜主題。

與此同時,各種大型和小型的聚會也開始在世界各地的城市湧現。五六個人的小型聚會一般會挑選一些酒吧或公共場所,人們可以在那裡提出問題、分享想法、聆聽與區塊鏈相關的嘉賓演講。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加密貨幣產生了興趣,這個數字也在隨之增長。

早期的脫口秀和播客,比如Bitcoin Show(比特幣秀),Let’s Talk Bitcoin(讓我們談談比特幣)以及Bitcoin Knowledge Podcast(比特幣知識播客)是行業中最早的相關節目。播客使社區成為了其聽力教育的第一個源泉。可汗學院(Khan Academy)作為一家非營利性教育網站在這方面也發揮了作用,它在發佈教學視頻的同時還發布了一系列常見問題的講解。

在當時,這些新資源中有許多是出於人們需要,也有許多是出於人們的好奇心。就像嬰兒發育的早期一樣,區塊鏈教育漸漸突破了原有邊界,因此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新的東西來幫助他克服成長所帶來的痛苦。社區已經學會了走路;接下來它就需要自學如何跑步。而且它必須快速學習,因為到2011年山寨幣已經加入到了這場比賽中。

有了山寨幣,人們開始搜索更多的知識

這需要的不僅僅是開發者的交換技術。這將需要教育工作者、媒體人員和策劃這場運動的程序員們進一步的推動。

比特幣誕生兩年後發生了一些變化,加密貨幣的第一個山寨幣——域名幣誕生了。到2011年年底,又迎來了一些現已倒閉的山寨幣和萊特幣(最著名的比特幣分支)。

所有這些早期的山寨幣都進行了源代碼分叉,它們是比特幣網絡的分支,它們以自己的方式去修改比特幣網絡的代碼以提供其共識機制、通貨膨脹率、循環供應和其他參數的變形版。有了這些山寨幣,加密貨幣的生態系統不僅擴大了幣種的數量,還在技術上進行了擴展,它引入了分叉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新的哈希算法和技術發展。整個生態系統正在不斷進化,它不再僅僅是比特幣了,同時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柱的加密貨幣正在成為一個行業。

不斷擴大的生態系統意味著人們不斷增長的興趣。以前只侷限於暗網非法市場的加密貨幣開始吸引那些認真對待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的開發者、企業家和狂熱者們。這些有遠見的人開始將這場運動從互聯網的陰影中解救出來,並把它帶入到主流的視野當中。

要想使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能散發出更大的光芒,這就需要提供更多的相關信息。隨著來自新興行業的技術進步,Bitcoinwiki、Bitcointalk和bitcoin.org不再能滿足於擴大對區塊鏈技術及其新成員的知識需求。人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開發者的交換技巧,人們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媒體人員和策劃這場運動的程序員的進一步推動。

為了將這些觀點綜合在一起,Mihai Alisie和Vitalik Buterin於2011年創辦了Bitcoin Magazine,並在2012年推出了該雜誌第一版。如今,作為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領域運營時間最長的出版刊物,Bitcoin Magazine開創了作為行業開創性社論的一個先例。這個小眾市場終於有了它所對應的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該雜誌的22份出版物發表了關於比特幣和整個新興市場的新聞、觀點、指南和文章。

大約在同一時期,比特幣基金會(Bitcoin Foundation)也在加速運作。該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12年9月,其宗旨是“為了全球用戶的利益,規範、保護和促進比特幣加密貨幣的使用”。該運營機構給比特幣提供了它的第一個組織面孔,其不僅僅致力於教育個體,它還致力於教育政治領袖、機構金融家、傳統媒體以及所有對這項技術不感興趣的人。

總的來說,2012年是加密貨幣的關鍵時刻。新幣種已經它們所在的區塊鏈的出現,特定於加密貨幣的出版物的建立,以及體現所有比特幣的非營利組織的建立,這些似乎都指向了一場正在慢慢走向主流的運動。

比特幣及其催生的行業走出了困境並吸引了一批新狂熱者加入他們的行列。它使Andreas Antonopoulos等即將成為專家的這樣一批人深扎到這一行業中。Antonopoulos受到去中心化和全球金融體系承諾的鼓舞,他將成為比特幣的傳道者。Antonopoulos在會議上以及在管理機構面前宣傳比特幣所到來的前景,並開始就這一主題進行廣泛的寫作。到2014年,他出版了《精通比特幣(Mastering Bitcoin)》一書,這是第一本以硬拷貝方式討論比特幣及其區塊鏈的書籍。到2016年,他出版了《互聯網貨幣(The Internet of Money)》,這本書收錄了他關於比特幣的談話,以及圍繞比特幣發展起來的欣欣向榮的生態系統。Antonopoulos成為了該行業的主要演說家和作家,他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位思想代言人。

Antonopoulos不僅是一位倡導者,他還成為了一個不斷髮展的行業裡非正式的知識分子。由於缺乏被大多數人認為是“認可的”信息來源,這些倡導者彌補了那些在技術上缺乏令人信服的、可獲得的資源,而對技術盲者來說這根本就不算什麼。他被業界普遍稱作是專家,並且與一群堅定地信仰者一起通過新生技術的模糊知識和網絡空間的二進制建立了一個思想流派。

無論如何,這些社區的基礎成員決定放棄傳統教育並去發展一個去中心化的領域。從滑鐵盧大學退學周遊世界後,Buterin寫了一篇白皮書,並因此獲得了一筆為期兩年、價值10萬美元的泰爾獎學金。這篇白皮書被認為是以太坊的起源文件,這是2015年所推出的平臺的第一個理論版本。

Buterin致力於打造以太坊的決定最終得到了回報。以太坊的代碼很容易適應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dApps),它為區塊鏈實用程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開發者通過使用以太坊可以通過區塊鏈進行構建,而至今為止也只有少數程序員才能夠單獨做到這一點。

在當時,幾乎沒有任何課堂願意提及這一主題(區塊鏈技術),因此在線區塊鏈認證課程開始稱出現並且滿足人們的這一需求,它試圖為一個仍在公眾視野下尋求合法性的研究領域建立起一套教學標準。CryptoCurrenc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C4)成立於2014年,它是一個致力於打造這些課程的機構,它的董事會成員甚至包括Antonopoulos和Buterin。該協會提供三種不同的證書(認證的比特幣專業人士、認證的比特幣專家和認證的以太坊開發人員),這些證書的有效期為兩到三年。另一個課程是數字貨幣委員會的專業認證培訓項目,該課程提供了一個價格更貴但不那麼嚴格的為時7個小時的課程。

再到後來,大學和學院開始提供各種專門針對加密貨幣金融、法律和區塊鏈開發的課程,他們開始重新定義一種主流觀眾所不關注的行業的可信度,直到它變得更為便利。

區塊鏈課程的興起

五年前對一門課程進行概念化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風險的,但就像加密市場一樣,‘風險與預期回報之間存在正比關係’。而這種風險已經得到了回報。

到2014年,區塊鏈運動已經發出了足夠大的聲音,它引起學術機構的注意。在這之後的幾年時間裡,美國一些主要的大學陸續引入了區塊鏈和加密課程。

在大學開始提供這些課程之前,最接近區塊鏈認證教育的是在線課程。IBM和Linux基金會等機構建立了區塊鏈認證課程,這似乎是對Antonopoulos等先驅免費提供的視頻系列的更合理擴展。不久之後,一些大學也紛紛效仿。例如,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都為區塊鏈教育提供在線資源:普林斯頓在Coursera上提供相關課程,而麻省理工則為這門課程提供了一些論文和互動視頻。

其他大學也在這一學科領域下了大功夫。範德比爾特、康奈爾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紐約大學、杜克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都提供區塊鏈技術或加密貨幣領域的課程。

在第三年,斯坦福大學針對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開放了計算機科學課程(cs251)。教授該課程的講師Dan Boneh對Bitcoin Magazine說道:

這門課程是為計算機科學學生教授不同區塊鏈如何運作,如何構建與區塊鏈交互的應用程序,以及如何編寫智能合約的。這些課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教學,我專注於對課程進行技術方面的講解,但其他教授可能會側重於選擇關注法律或經濟層面。

事實上,其他的一些機構,如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採用的是應用課程而非技術方法類的課程。自2014年以來,David Yermack教授和Geoffrey Miller教授開設了“數字貨幣、區塊鏈和金融服務的未來”課程,該課程的重點是“數字貨幣和區塊鏈在貨幣、銀行和實體經濟中的新興作用”。

杜克大學的I&E 550:創新和密碼學課程涵蓋了該行業的技術和應用兩個方面。這門課程由福庫商學院(Fuqua School of Business)的教授Campbell Harvey所講授的,它涵蓋了從加密金融到智能合同開發等各個領域。Harvey向Bitcoin Magazine表示,這門課程的多層次教學方式將“商業、法律、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專業的學生融合在一起”。在2014年該課程僅有13名學生。Harvey在溝通中表示福庫商學院2018屆畢業班的學生中,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在今年夏季到來之前就已經選修過這一門課程了。

他並不是唯一一個備受學生歡迎的教授。在我們對Yermack的採訪中,這位教授透露在2017-2018學年“這門課程非常受歡迎,以至於老師們不得不搬到校園裡最大的演講廳。”

Harvey坦率地承認,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幣圈的過度炒作所導致的。在加密市場呈指數級增長之後,他的課堂容量從2017年的75名學生增至2018年的231名。Yermack也注意到了類似的趨勢,他表示2018年他的班級春季招生人數達到230人,較2014年秋季第一次招收的35人大幅增加。

就像整個行業一樣,這種炒作很容易被視為一種缺陷,一個被波動性和快速致富的願望所破壞的行業的典型特徵。儘管如此,即便是在行業炒作尚未達到頂峰的時候,這些課程也非常受歡迎。

Boneh說道:

委員會很容易讓課程獲得批准,他們非常支持。事實上,一些批准新課程的教工說他們也想自己修這門課。

Yermack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同時Harvey告訴我們他最初的想法“自然而然的”遭到了一些質疑。他說道:

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區塊鏈等同於比特幣。許多人認為這項技術可以進行非法交易。最後,杜克大學還是接受了我的課程。

Harvey補充說將五年前的課程概念化會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但就像加密市場一樣,他認為“風險與預期回報之間存在積極的關係”。對他來說,這種風險得到了回報。

考慮到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市場、技術領域的風險敞口增加,以及越來越有興趣的全球公眾的視野,很難想象這種風險沒有上升。Yermack告訴我們,無論是為了炒作還是出於真正的興趣,“這門課正在迅速發展,學生們對金融科技領域的課程有很大的需求。”

與此同時如果工業、技術、金融等行業的需求也在增加的話,那麼區塊鏈可能會產生顛覆性。

Harvey說道:

在我的領域,運營研究應該是教授‘供應鏈的區塊鏈技術’,而會計學應該是教授‘區塊鏈技術的財務報告’。營銷學應該教授‘區塊鏈技術如何擾亂市場營銷’。金融學應該教授一門叫做“萬物代幣化”的課程。法律應該有關於“智能承包”的多種課程。他們還應該提供有關監管影響的課程。有大量的計算機科學課程涉及這一技術的關鍵方面(這在大多數學校並沒有出現),這裡面有很多東西要教。

當然,這個行業瞬息萬變的格局意味著教授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以讓教學大綱保持最新版本。隨著市場和行業的不斷變化,這類課程的內容可能會在不同的年份有著明顯的不同。

為了“跟上快速發展的主題”,Yermack說他每年都要重新設計他的教學大綱,而Boneh透露對於每一個新課程來說他必須“從頭開始”。

這個行業的巨大變化可能是相關教育面臨主要的難題。一些教授對投入時間去學習和教授一門未固化和不穩定的學科持謹慎態度,在最壞的情況下這可能是一種短暫的幻想。

Boneh說道:

目前,一些教師不確定這一領域是一時流行的還是會繼續存在。顯然,我相信這項技術將會繼續存在,我們需要教育我們的學生如何在它的基礎上發展。

大學課程以及學術認證

有大量的計算機科學課程涉及這一技術的關鍵方面(這在大多數學校並沒有出現),而這裡面有很多東西需要教授。

一開始區塊鏈技術作為一個密碼龐克的邊緣反建制運動,如今它已經在美國一些頂尖大學的課堂上找到了一席之地。

就像早期新興領域的Andreas antonopoulose一樣,教授這些課程的教授們是新前沿領域的開拓者。作為正規教育的這一新領域正成為對舊有領域的認可補充,這是非官方專業知識的虛擬領域。因此,這些教授希望改進舊模式的現有信息,從而為一個深奧的主題帶來更清晰和更易理解的體驗。

Harvey在談到學術和非學術教育資源的差異時說道:

區塊鏈技術很複雜,人們對此有很多誤解。更糟糕的是,有些人認為他們知道區塊鏈技術,但實際上他們是相當無知的。學術機構在培養下一代創新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Boneh對Harvey的想法做了進一步的闡述,他說他認為自己的角色與其說是開闢一個新的邊疆,不如說是充當一個引路人來帶領其他人安全地穿過舊有邊界。

他說道:

Yermack表示,儘管他相信網絡資源“在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最終”它們將內容提供給不同的人群,而其深度和嚴謹性遠不及研究生課程。

毫無疑問的是,每個教授都相信他的角色和課堂結構將預示著一個領域合法性的新時代。學術認證無疑將為新生的勞動力提供他們在新興產業中工作所需要的工具,而讓美國頂尖的大學去審查一個曾經被汙名化的領域將會對人們的接受和認識帶來好處。

但官方教學標準的出現卻讓人不禁要問:在一個直到最近還依賴於非正式教育資源的行業,什麼才是“受認證的教學”?通過短暫的捐助和去中心化的組織,這些建立這個運動的反傳統者從來沒有要求也不需要學位區建立它的基礎設施;就像Buterin為了實現以太坊而退學一樣,學術界和區塊鏈的發展似乎自然地就是一種互相排斥的關係。

當我們進入加密貨幣領域的正規化教育時代時,官方和非官方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能會湧現出來。去中心化的頑固派將衡量是否這些學術上的補充或者在教育方面的拓展能達到這一點。

也許Boneh將講師視為嚮導的觀點能緩解這些緊張關係。這些教授們並沒有使已經完成的工作變得無效,而是在擴展這項工作。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舊教育方式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對立的,不如說是共生的。

比如,看一下Harvey的課程大綱:Antonopoulos的《精通比特幣》,Nick Szabo的智能合約以及比特幣白皮書都是必讀書目。在許多人看來,這些課程可能在區塊鏈教育中扮演更合理、更合法的角色。但他們的構成仍然依賴於非正統“教授”的工作,正是這些工作將該運動從嬰兒期的陰影中擺脫出來。

新的教育模式最終是舊教育模式的延伸。它接替了該領域中最早期的一批專家的工作,因為新一批受眾很可能不太願意在沒有明確具體的指導下去充分掌握該領域的知識。正如Yermack所指出的那樣,每個公司在整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角色,每個公司毫無疑問都將在一場技術革命中留下自己的印記。

區塊鏈的進化:加密數字貨幣已過時,將引爆直播行業!

區塊鏈的進化:加密數字貨幣已過時,將引爆直播行業!

區塊鏈的進化:加密數字貨幣已過時,將引爆直播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